首页 > 技术 > 机器人

机器人金融立法要来了:电子羊会互相踩踏吗? | 机器人金融

人阅读 2023-10-29 12:48:11

【机器人金融立法要来了:电子羊会互相踩踏吗? | 机器人金融】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小说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探讨了两个问题,仿生人是否会做梦?是否会梦到电子羊?

当金融接触到科技,掌握了真金白银的智能投顾,是否也会有人类的羊群效应,成为一群“电子羊”?

央行等五部委近期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资产管理是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资产管理的核心。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期货等金融机构都可以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券商的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信托的资金信托计划,保险的险资资管计划,基金的专项管理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等。

在正规的资产管理业务中,金融机构向委托客户收取管理费用,委托客户自己承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不同行业的资产管理服务目标客户雷同,金融机构都希望能提供全面的产品与服务;特别是互联网从技术上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等行业的客户界限,客观上给了投资人机会,能够同时接触到跨界的资产管理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改变资产管理的关键特征,其中最为出彩的是智能投顾业务。

智能投顾也叫机器人理财,是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结合。

在前端,智能投顾一般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面的操作体验。首先获得客户的投资目标、收入和风险承受等情况;然后智能投顾再利用量化投资模型,结合运用智能算法为客户定制一套合适的投资组合。

使用智能系统,关键是背后的算法和规则,这些0和1写成的程序会决定大笔资金的买卖操作。

如果众多金融机构采用相似的算法和规则,很可能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触发统一的买卖交易,造成共振踩踏,潜藏系统性风险。

本次央行发布的资管《指导意见》中,对这种机器羊群效应做出了专门的风险防控。

《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金融机构运用智能投顾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一般性规定,并根据智能投顾的业务特点,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和算法模型,充分提示智能投顾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为投资者单设智能投顾账户,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严格监控智能投顾的交易头寸、风险限额、交易种类、价格权限等。

金融机构委托外部机构开发智能投顾算法,应当要求开发机构根据不同产品投资策略研发对应的智能投顾算法,避免算法同质化加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

金融机构应当针对由此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因算法同质化、编程设计错误、对数据利用深度不够等智能投顾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统异常,导致羊群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者终止智能投顾业务。

在国内,已经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上线了“机器人理财”的雏形产品。同时还有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发智能化系统,用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给投资人提供组合理财。

在智能投顾的面具背后,不仅有持牌金融机构,还有互联网企业和非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也已经暴露出一些风险和问题。

本次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资管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

针对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情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通过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规范清理。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并承诺或进行刚性兑付的,加重处罚。

2016年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包括《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上开展资管业务的机构进行规范,重点查处以下问题:

X 将线下私募发行的金融产品通过线上向非特定公众销售,或者向特定对象销售但突破法定人数限制。

X 未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推介产品,或未充分采取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

X 持牌金融机构委托无代销业务资质的互联网企业代销金融产品。

X 未取得资产管理业务资质,通过互联网企业开办资产管理业务。

所以说并不是有了技术,就能来做资产管理,就能来做智能投顾。

机器人没有情绪与欲望,不会进行“暗箱操作”。

机器人投顾已将人为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

但机器人玩金融的新风险,还是需要人与社会的规则来规范。

微信公众号 : lujiazuicbn

商务合作 | 请联系微信号: ilujiazui_cbn

021-61069667

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

今日头条、新浪财经头条、腾讯企鹅媒体平台、网易号媒体

另有实名认证交流群等着你

500人读书会旗舰群 | 陆家嘴创业家群 | 投资群| 创投群 |人工智能群 |艺术投资群…

以上内容为【机器人金融立法要来了:电子羊会互相踩踏吗? | 机器人金融】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