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记周报|海尔系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 | 未来芯机器人
【青记周报|海尔系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 | 未来芯机器人】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临近年底,青岛资本市场迎来冲刺收官。
一个月前北交所上市成功过会的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19日举行网上路演、20日进行申购。
12月23日,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神科技”)正式登陆北交所,成为青岛市第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至此,青岛市境内上市公司数达到6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9家。
作为国产电竞装备品牌,雷神科技的成功上市填补了北交所在高性能电竞装备行业领域的空白,成为北交所首家电竞装备“新国货”上市公司。
雷神科技也是海尔系继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之后第四家上市公司。
目前,海尔系还有多家企业正在竞速资本市场。
12月初,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招股书等相关上市文件。
海创汇科技创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则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此前海创汇科技与股东签订的对赌协议显示,公司承诺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目标。
此外,海尔集团旗下海尔卡奥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A轮、B轮逾20亿元融资后,2022年又完成2轮战略融资;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完成A轮2亿元融资,上海城投领投。
与此同时,青岛独角兽企业名单也再度更新。
12月22日,2022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青岛召开,榜单同步揭晓。
青岛共有能链集团、歌尔微电子、杰华生物、卡奥斯、特来电、日日顺、万丰飞机、伟东云、聚好看、宸芯科技、以萨技术、中加特12家企业上榜。
这份榜单中的不少独角兽也正在通过IPO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比如,歌尔微电子创业板IPO已于今年10月成功过会;
中加特正在二次冲击IPO;
特来电于2020年12月进行辅导备案登记;
今年入选山东省工信厅版独角兽榜单的宸芯科技也于本月启动了上市辅导;
以萨技术于今年7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
但在上榜的12家企业,也有不少企业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业内普遍认可的独角兽标准主要有两条,成立10年以内,获私募股权投资并估值10亿美元以上。
已经连续四次上榜的杰华生物于2008年注册,已经成立超过14年。
而从杰华生物的上市之路来看,自从2019年备案辅导以来似乎并不顺利,最新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显示,辅导状态为“撤回辅导备案”。
能链集团的争议在于,其融资的主体并不是其在青岛注册的山东能链控股有限公司,而是车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之间并无股权关联。
同样连续四年上榜的伟东云和聚好看两家独角兽的争议在于,是否真正获得过私募股权投资,其估值到底是多少?
2016年7月,伟东云教育集团宣布完成融资,该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融资后,伟东云教育集团最新估值为40亿元。不过,伟东云教育在完成这一轮融资后再无新的融资,并无新证据表明其达到独角兽估值。
根据这家机构2021年发布的全球独角兽500强榜单显示,伟东云和聚好看的估值均为12亿美元,到了今年估值则分别变成了104亿元和98亿元人民币。
此外,在这份榜单上,青岛独角兽数量位居全球第九(去年全球第七),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最终评判一家独角兽是否名副其实要靠资本市场来验证,是否能够上市、上市后市值、股票反响如何,这些都是更加客观透明的评判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更应该在如何切实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上下功夫,多想想如何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多货真价实、而又真正成效的帮助。
产业新闻
1、青岛研发海洋一类新药BG136进入临床研究
12月20日,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以下简称“BG136”)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是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据悉,BG136项目的基础研究始于2004年。2015年,BG136项目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式立项进行成果转化。BG136获临床准入,是继PSS、GV-971之后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又一实质性进展。
2、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2.0版上线
12月20日,以“聚才聚力、创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二届“蓝洽会”在西海岸新区开幕。
会上,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2、0版上线启动。该平台在1、0版“需求榜单”模块基础上,配套推出“成果榜单”模块,实现人才(团队)自主常态化发布科研成果项目,自主确定成果转化方向,面向全社会寻找成果使用方和转化路径。
首批发布的“成果榜单”,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10个重点产业领域215个科研成果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团队)公布寻榜。
据介绍,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1、0版自上线后,企业已累计发布281个需求榜单,共计13、6亿元,吸引了219个人才(团队)揭榜203个项目,共计8、1亿元。目前有57个项目进入实质签约。
3、青岛4项数字创新应用入选全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优秀创新案例
12月20日,在2022数字政府评估大会暨第二十一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了30个全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优秀创新案例,青岛市推荐的“全市一个数字机关”“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全景胶州AI赋能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全国首批碳普惠平台助力全民低碳生活”4项数字创新应用成功入选,入选数量为全国最多。
4、优化企业“出海”便利,青岛配套出台多项政策
日前,《2023年青岛市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配套制定的《青岛市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正式出台,打出了“青赴全球 出海招商”的“方案 政策”组合拳。
其中,《方案》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梳理出100家拟拜访境外企业招商引资目标库、84家拟拜访境外机构招商引资目标库、20个2023年重点组织的境外展会计划以及50个2023年推荐的境外展会计划,与重点国别(地区)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
此外,《方案》聚焦“招商引资、经贸合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青赴全球 出海招商”为主题口号,研究制定“融冰行动”“招引行动”“千帆行动”,对明年青岛的经贸促进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政策》则是推进方案落实的便利化举措,围绕全方位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针对“提高国际市场开拓针对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提升出入境保障水平”三个方面,制定了十项具体措施。
5、2022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举办
12月20日,以“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全球视野——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
“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自2019年落户青岛,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吸引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位海内外前政要、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线上线下参与,在国内外企业界产生了积极反响。论坛举办期间累计达成投资合作30余项,论坛聚集效应和投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已逐步成为我市企业拓展国际视野、开展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6、青岛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日前,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举办。在2022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青岛市再次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据统计,自“最佳引才城市”奖项评选活动启动以来,青岛已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据了解,“最佳引才城市”评选作为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评选奖项之一,由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起,旨在以独立客观的立场,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方面的表现,并从政策、法规、制度、活动、成果等不同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形成引才城市排行榜。
区市新闻
1、西海岸新区2022年GDP预计超4500亿元
12月21日至24日,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根据西海岸新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西海岸新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4500亿元大关,增长5.5%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完成321亿元,增长6.7%。其他数据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工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0%、50%、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超70%,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首位……此外,新区还在青岛市“摘星夺旗”季度考核中蝉联第一,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
2、城阳区出台外资项目奖励政策,最高奖励1亿元
12月21日,城阳区出台《城阳区外资项目奖励政策》(简称《奖励政策》),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奖励政策》主要面向在城阳区内已完成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符合国家外资产业政策导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含住宅类房地产、金融业项目。
对于符合《奖励政策》的企业和项目,根据年实际到账外资实行不同的奖励政策。
其中,对年实际到账外资3000万美元以下新设项目,1000万美元以下增资项目,区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的2%予以奖励。
对年实际到账外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新设项目、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增资项目,区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的3%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含市区两级奖励)。
此外,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新设(或增资)年实际到账外资2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区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对新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研发机构,区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
3、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二期首批楼栋全面封顶
12月20日,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二期首批楼栋全面封顶。
据了解,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总占地232亩,是由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发起、省百强民企瑞源控股集团投资,与西海岸新区管委联合招商、服务会商的特色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
一期已于2021年7月交付运营,聚集了近50家高新企业,涵盖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应用、教育培训等领域;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首批产品为458平方米、919平方米、1838平方米的新经济企业总部,集研发孵化、产业中试、总部办公、应用展示、商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达产后预计聚集企业260余家。
未来,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将以机器人产业为先导,加快人工智能、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高效聚集,力争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4、上合示范区首班南通道“跨两海”中欧班列开行
日前,满货值约1200万元的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南通道“跨两海”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启程,去往斯洛文尼亚第一大港口科佩尔,这是上合示范区开行的第19条国际班列线路,标志着上合示范区“跨两海”线路成功运行,进一步扩展了欧洲方向国际物流大通道。
本趟列车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跨越里海、黑海,预计30天后抵达科佩尔,最终经铁路分拨至西欧国家。由于跨越黑海、里海“两海”,该班列采用“铁—海—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将中欧班列(齐鲁号)辐射范围拓展至中西亚及黑海、地中海等沿岸国家的同时,也为上合示范区拓展国际物流、贸易合作打开新空间。
5、青岛滨海国际中心项目1号楼实现封顶
近日,欢乐滨海城城市更新建设头雁项目,青岛滨海国际中心1号楼已实现封顶,内部已经压茬推进二次结构施工,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青岛滨海国际中心项目投资约60亿元,计划于12月份开始主体施工,2025年底交付使用。该项目是RCEP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两带三区”发展布局,构建市北区“2 6” 特色产业体系的重要产业载体支持。项目建成后,将与钢研“一院一园”、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形成联动,为市北区产业换新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新闻
1、海信明确发展新阶段的三大目标
12月18日,海信集团董事长林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全球客户大会上表示,当前海信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增长与发展阶段,海信将持续把研发创新和智能产品作为重中之重
对此,林澜在主题演讲中明确提出了海信在发展新阶段的三大目标:
一是,海信将用3年时间把海信全球品牌价格指数增长到100,使海信成为更知名的高价值品牌。
二是,海信将聚焦“绿色”与“智能”两大关键词,开拓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三是,海信已经与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展开长期合作,共同制定新的增长战略,并开展积极的全球人才增长计划,为适应并为海信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2、盈康生命子公司拟与含元基金等共同对芜湖即刻暖了增资2000万元
12月22日,盈康生命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玛西普医学科技发展(深圳)限公司(以下简称“玛西普”)拟与芜湖含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基金、安徽双生谷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青岛盈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对芜湖即刻暖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即刻暖了”)进行增资,该次芜湖即刻暖了新增注册资本200万元,增资价款为2000万元。其中,玛西普认缴芜湖即刻暖了新增注册资本30万元,认购价款为300万元。
3、亚微软件冲刺北交所IPO
日前,据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公布信息显示,山东亚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微软件”)12月与东北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将申请北交所上市,并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
公开资料显示,亚微软件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开发、软件解决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亚微软件”品牌已在山东省电子政务领域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公司已成为山东省电子政务软件行业的骨干企业,在山东省电子政务市场实现了较高的占有率。目前,公司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产品已在全省十六地市中的十一个地市及所属县市区采用;“亚微热线智能化系统”已在山东十六地市中的十四地市使用。
4、鹏锋诚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青岛科创母基金参股子基金独家投资,
日前,青岛鹏锋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锋诚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由青岛科创母基金参股子基金青岛德丰杰龙脉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独家投资。
公开信息显示,鹏锋诚医疗成立于2020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自动化视力检测仪,能快捷、高效的筛查和检测幼儿视力,尤其可针对1-6岁幼童进行视力早筛,填补了目前临床无法客观、定量测量视力的市场空白。
5、森麒麟与诺记轮胎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高端轮胎制造商、全球“智能制造王者”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麒麟”)近期与全球“冰雪胎王者”诺记轮胎签署制造合作协议,将在诺记轮胎最核心、最高端的轮胎产品领域展开合作,森麒麟将为诺记轮胎生产其旗下“Nokian品牌”雪地胎产品。
至此,两大轮胎制造商将正式开启长期性、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除已经确定的在诺记轮胎最核心、最高端的轮胎产品领域展开合作外,未来双方有望在更多领域诸如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领域加深合作。
6、青岛造船厂建造汉亚直达首艘500TEU集装箱船下水
12月20日,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造船厂”)为华中港航物流集团建造的“华航汉亚5”号汉亚直达500TEU级集装箱船举行下水仪式。
“华航汉亚5号”轮是国内首艘江海直航新船型“华航汉亚1”轮的姊妹船,由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2021年12月29日,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与青岛造船厂在汉签订两艘船建造合同,今年4月27日开工建造。
青岛造船厂长期深耕海洋装备市场,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构建起造船和非船装备两大产品支柱,尤其是在传统造船领域中的中小型集装箱船品牌战略取得突破进展。此次进行下水节点的“华航汉亚5号”集装箱船,就是青船公司中小型集装箱船舶的重要代表和产品战略的重要拼图。
7、青岛港荣获金紫荆奖“最具投资价值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
12月20日,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青岛港荣获本届年度特别奖“最具投资价值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奖项,再次蝉联金紫荆奖。本次一同获奖的企业还有中国人寿、中国核能电力等15家优秀上市公司。
“金紫荆奖”旨在表彰特色突出、成就显著的上市公司,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中国资本市场服务两地上市企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公信力最强的专业性评选活动,已成为海内外观测中国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的风向标。
据介绍,2020年,青岛港荣获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上市公司”。2021年,青岛港蝉联中国证券金紫荆奖,荣获“十四五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和“最佳投资者关系上市公司”两项大奖。
8、赛轮集团获202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2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国橡中心产业链单位怡维怡橡胶研究院、益凯新材料和赛轮集团联合开展的合成橡胶连续液相混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该项目立足我国橡胶轮胎工业发展实际,聚焦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成功开发了橡胶溶液/纳米填料连续液相混炼技术、纳米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和抑制再聚集技术,系统性构建了粒状填料对橡胶补强的理论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传统橡胶混炼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彻底解决了行业技术瓶颈,并完成了液相混炼橡胶复合材料在轮胎及橡胶制品种的产业化应用。
以上内容为【青记周报|海尔系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 | 未来芯机器人】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