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进入冬奥时间 当晚尝鲜机器人下水饺 | 饺子机器人
【本报记者进入冬奥时间 当晚尝鲜机器人下水饺 | 饺子机器人】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广州日报三位特派记者进入主媒体中心。
记者Vlog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白志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波
北京时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盛大开幕。昨天,广州日报记者正式入住媒体酒店,进入冬奥会闭环,直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将在酒店-主媒体中心-冬奥场馆三点一线开展采访工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读者全景呈现冬奥会盛况。请跟随记者的视角,一起体验从广州登机,到北京入住媒体酒店进入闭环,再到主媒体中心激活证件,进入冬奥时间的全过程。
广州设冬奥绿色通道
相比2008年夏季奥运会,疫情当下,2022北京冬奥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条件。
2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准备搭乘南方航空的航班前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记者顺利来到T2航站楼D03号柜台,这里是为北京冬奥会开设的绿色通道。记者出示了冬奥会采访证件,工作人员受理、办理登机牌、托运行李,快速办结,效率非常高。
服务细致过“关”体验好
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农历新年,飞机降落大兴国际机场,扑面而来的就是“年味儿”和冬奥盛会的气息,扶梯两侧张贴了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大型海报亮相机场外建筑,北京街头挂满冬奥会的道旗,“年味儿”和冬奥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记者进入闭环状态并不轻松,要过三关:首先,登机必须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已是国内出行的常规动作;其次,入驻冬奥会媒体酒店,还需要提供96小时内2次核酸阴性证明以及疫苗接种证明;最后,在进入闭环前还要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此外,还要具备绿色行程码和北京健康码。
本报记者入住的裕龙大酒店,是国际记者的大本营,从进入闭环前的等候、确认,到接受核酸检测,再到安全检查,工作人员都非常细致到位,服务态度也非常好。
这是本报记者白志标采访的第六届奥运会,他亲身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表示,经过夏季奥运会的历练,北京培养了专业的办赛团队,除了赛事组织运行,其他各环节的专业性服务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因此,即便是有着多年采访经验的老记者也认为,虽然疫情防控的要求很严,但总体上专业团队服务到位,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人性化,大家的体验非常好。
收到“工作大礼包”
每届奥运会,组委会都会为记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媒体背包,包里会配一些工作、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国际惯例,作为承办城市,也可以借此机会推广本国的传统文化。
北京冬奥会的媒体包由本土知名体育用品量身定制,在实用性和轻量化方面比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媒体包又有了不小的提升。
打开媒体包的过程有点像开盲盒,大家都充满了期待。北京冬奥组委为媒体考虑得特别周到,生活和工作物资都准备好了,生活方面,有带冬奥会LOGO的帽子、围脖,还有印制比赛项目标识的水杯、官方特许商品、徽章;工作方面,有媒体手册、生存手册、记事本、转换插头、蓝牙传输器,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可以轻松办公,毫无违和感。
追捧“广东网红大厨”
还没有到晚饭时间,已有大批记者涌进媒体餐厅,一睹网红大厨的芳容。原来,这位大厨是来自广东知名企业定制的机器人,它可以烹制6道可口的菜式,还能下饺子、馄饨,煮麻辣烫和将面粉制作成鲜面,更令人称道的是,你只需要下单并坐在指定位置,机器人就可以将烹制好的菜通过传输带“空投”到你的餐桌旁,取餐就是“举手之劳”。
据工作人员介绍,网红大厨亮相以来受到记者的热烈追捧,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用餐,记者在餐厅看到,“醉翁之意不在酒”者大有人在,见惯了大场面的老记,纷纷拿出手机和摄像器材,用餐、工作两不误。
煮饺子需要8分钟,馄饨6分钟,麻辣烫4分钟,当晚记者下单点了一份饺子,机器人接到下单指令后,就会用传输带将食材从冷库取出,然后用机械臂夹起来,倒进锅里煮,煮熟后再倒进碗里,一套动作非常流畅,美味的饺子就做好了。
“除夕夜,有很多记者排队用餐,一度要等上一小时才能吃上饺子。”工作人员介绍说。考虑到场地大小、调试时间和清洁等因素,北京冬奥会投放了6个饺子煮炉、8个麻辣烫煮炉,机器人大厨可以同时作业。
以上内容为【本报记者进入冬奥时间 当晚尝鲜机器人下水饺 | 饺子机器人】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