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到底什么,能不能通俗点说呢(农物联架)
物联网到底什么,能不能通俗点说呢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只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先举个例子,我们在餐厅里吃到的一份番茄炒蛋,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从一个简简单单的二维码或者三维码等等条码技术,详细地知道食材的来源地:这份菜里番茄来自哪个农厂,由谁在什么时间采摘,再由谁检测,又是谁从哪里到哪里将这批番茄运送过来,它的价格,品牌……鸡蛋是由哪里的哪只母鸡下的,这只鸡的健康情况,整个鸡舍的情况等等……关于这个菜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一切都会一目了然。
接下来再详细地说说物联网是怎么回事。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他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工业领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检测等物联网系统,形成综合管理监测平台,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2、智能农业领域。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等物联网系统,形成重点农产品质量管理平台,保障农产品安全。
3、智能环保领域。城市大气环境实时监测、重点流域和湖泊水质监测、工业污染源排放实时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形成重点地区和行业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平台,改善环境质量。
4、智能物流领域。覆盖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全流程的物联网系统,形成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物流的安全和可控。
5、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等物联网系统,形成城市交通实时监控和管理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6、智能安防领域。社会治安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形成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监控和管理平台,提升公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所以我们说,物联网会是新的趋势,它是对互联网的进一步拓展运用和创新。
以上仅为个人知识范围内的理解,希望能作为您的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浏览。
额,你好题主。作为一名科技门户网站运营管理人员。我用我自己的话来向您解释下:物联网,可以理解为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联网,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各种智能家庭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呢又是互相之间联系在一起的。打个比方你家里的温度超过了人体感到不适应的温度,传感器就会监测到自动为你打开空调并降温或者制热,这种连接就就称之为物联网。
又比如下班的时间快到了,你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手机和家里的电器上的传感器或者智能音箱进行对话,让家里的电器设备开始运行,让电饭锅开始煮饭,智能门锁在你走进房门的那一刻自动开门或者关门,这些还只是家庭里的物联网,还包括工业物联网,医疗物联网,农业物联网建筑物联网等等,这些以后都是会联网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万物互联。
作为这一问题的延伸,盘古智库再来谈谈工业物联网的事儿。
近日,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向人们展示着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这次博览会上,最受关注的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让全世界感受着这个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那么,我们应该有哪些关注点?
对此,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玖道科技首席战略官张礼立接受了《人民政协报》的专访。
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或衍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礼立认为,工业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一项活动,特别是商业模式的落地。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模式转化为‘产品 服务’的混合模式,通过智能的、可联网的实物产品生成数据,并据此提供数字化服务。这种思路基本指引了物联网的商业价值所在,即智能运营。而基于工业物联网所形成的智能运营能力将为现代商业模式的激烈重组提供机会。”张礼立表示。
可以说,智能运营将整合历史与实时信息,支持更智能的决策。张礼立指出,通过关联各种事件与数据,智能运营可以有助于企业通过仪表板,实时了解业务绩效、状况和状态,获得信息的实时可见性,从而可以根据业务策略和流程立即采取行动。
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都已经接受并认同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认识到目前国内的工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初级的阶段。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工业物联网好比人工智能,是一个必须提到的名词,还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联网战略与战术规划。
对此,张礼立表示,未来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应将围绕客户作为焦点,包括需求的挖掘、产品的定制、用户体验与服务等都是关键;与此同时在推动中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迫切建立发展工业物联网的基础建设,从智能与连接性的监测、控制、优化与自治这四个纬度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物联网数字身份的建立、识别与保护,并结合区块链、云计算、智能运维、芯片等科技手段的融合建设成互通可信的物联网世界。
此外,张礼立还提出,随着数据所产生的价值驱动被大众广为接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数据与风险的管理。其中包括提升数据传输安全网络的可用性,完善对数据共享的监管和指导,建立数据所有权及数据共享管理办法,促进跨行业生态系统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加大工业物联网相关技术人才库的建设并提高理工科人才的质量。■
首发于《人民政协报》2017-09-19期05版
当研究一个领域时,最先研究的是了解这个领域的架构。比如我研究物联网,使用了IBM的物联网生态图,如下:
而IBM生态图是我最近两年讲课的核心:讲物联网用这张图,讲工业4.0也用这张图。不同点是在这张图中,讲不同的案例。
而随着不同的阶段,重点讲不同的点。比如讲物联网时,2014年、2015年重点讲物联网平台服务。而2016年,重点讲物联网(应用/商业)服务。讲工业4.0时,2014年、2015年主要时借鉴物联网发展趋势,判断物联网平台服务是工业4.0的核心,找到国内做平台的企业,就是最大的机会。而随着GE的predix平台开放,西门子推出Mindsphere工业云,2016年在工业4.0的发展重点就是物联网平台服务。或许2017,2018年,工业4.0行业的发展重点才会是物联网(应用/商业)服务。
讲到工业上应用的物联网平台服务是今年工业4.0的重点,同时提到了predix,Mindsphere是两个巨头推出的工业云。那么,其他企业的物联网平台是什么位置?比如IBM的Waston,SAP的Hana,亚玛逊的AWS,Digi,Sierra Wireless,Nokia Impact,Jasper,Erisson DCP,Stream,Thingworx,cumolocity,Xively,艾拉,曼威,ablecloud,机智云,Ucloud,以及三大运营商、BAT,京东,小米,华为等公司都提供物联网平台。这些平台有什么异同?
要想写清楚这些平台,就需要了解物联网平台都需要哪写功能。而这些平台有的是从软件行业进入平台,有的从自动化行业进入,有的从通讯行业进入,有的从互联网行业进入,因为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视角。现在比较成熟的是通讯行业进入形成的物联网平台,那么按通讯行业的视角,物联网平台有四个功能:
设备管理平台(DMP),连接管理平台(CMP),业务使能平台(AEP),业务分析平台(BAP)。
从企业软件进入到物联网平台的视角,包括:个性化定制电商平台,智能制造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一体化办公平台。
互联网行业的平台视角:在API和消息队列的基础上提供物体目录,数据服务、商业服务。
IBM的Waston是比较有意思的平台,按照IaaS,PaaS,SaaS的划分,Waston提供IaaS,PaaS,SaaS的所有服务,而IBM的大部分软件,如ilog,websphere,SPSS,等等功能,被IBM划分到了SaaS这层中,但是对于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是我的观点)而言,这些软件功能实际上是平台功能,应该划分到PaaS层,也就是说这些功能都应改属于物联网的平台服务层。
只有能够从不同视角看不同的平台,就可以轻松的对这些云平台做出比较,而且非常容易的说出各种平台的差异。
通俗点讲,物联网就是想要实现万物互联。所以你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为什么要实现万物互联?怎样实现万物互联?实现万物互联后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为什么要实现万物互联?简短地讲其实就是为了信息能更方便地流通;信息流通的作用就不用多讲了吧,古代烽火通信,现代的电信网、互联网各种网络,作用很大吧?
其次就是怎样实现万物互联?其实这也是最关键的。它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
通俗点讲,要实现连接你首先需要探测吧,所以实现物联网首先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和传感器;
而探测器和传感器只是一个硬件呀,要使他正常工作起来必须还要有相应的软件去驱动和处理得到的数据;
然后呢,这些探测到的信息需要进行传输,那就自然涉及到专门针对这些类型信息传输的通信链路和协议了;
最后想想,是不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操作系统”;要实现专门的、综合性的任务调度和控制功能,我们是要有一个像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这个专门针对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听说前阵子三星公司已经搞出来了。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实现万物互联后有什么好处?你想想有了互联网后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后获得的好处大概就能懂了,反正上次听百度公司内部演讲说的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级别的东西就是物联网了。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业物联网有哪些应用呢
我家住在黑龙江省,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承担着全国1/10的粮食生产的任务,那么我们这里的农村物联网发展的怎么样了呢?有没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呢?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以我的理解是,物联网就是通过物流的方式搭建一个巨大的平台,让所有的农付产品能够卖得出去,让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能够进入农村,并且不留死角。但是,由于交通运输的关系,由于各快递网点的送货关系问题,使这一切成了一个难点。两年前,黑龙江省在富裕县举办了一个针对物联网发展进行的试点,通过集中探索,他们采取了通过公交客车来承担物流任务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许多村民在网上购物后,由快递公司通过公交车拉货,放到村里的某个超市,再由村民自己取。而村民向外卖的稀奇的农副产品,也是由公交车拉到县城相应的快递公司处理。通常情况下,公交车运送的价格是两公斤以下的包裹,一元钱两公斤以上,五公斤以下的包裹三元钱,这些运费由村民出。这样一来,公交车也有了一些收入,同时方便了村民。至于需要大宗运输的商品,如粮食、化肥等,就要通过专门的大卡车来运输了。发展农村物联最重要的还是村村通公路,只有路好了,物才能流动起来,仅仅依靠互联网是不够的。现在看来,我们这里每个农村都接入了光纤网络,能够实现农村物流畅通的关键点,在公路上,这一切还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改善公路运输的环境。总之,农村物联正在发展农村物流畅通与决定着农村的繁荣。以上为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标题: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6大应用领域
总体来看,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会在区块链溯源、农产品溯源、农村金融等六大领域得到运用。
1、区块链
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将使物联网设备实现自我管理和维护,省去了以云端控制为中心的高昂的维护费用。
2、大数据
区块链技术具有点对点信任,不可篡改的记录将成为解决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极佳途径。
3、质量安全追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所有数据不可篡改,使得信息更加透明、真实、准确。
4、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公开、不可篡改的属性,为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申请贷款时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
5、农业保险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产权交易方面获得提升,极大简化农业保险流程。同时智能合约也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
6、供应链
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而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的特性还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事实上,一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已经洞察到区块链的机会,早早布局,进行探索尝试。
在物联网智能方面,首先在互联网方面,农业互联网化或者农资电商已经比其他行业要落后一大截,每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际的普及,只是个别的人为了农业补贴或者农业板块股票的波动,而吹嘘的高大上的东西。
首先,现在非智能化都很难盈利,因为天灾人祸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了,竞争大,群体又是我们广大的农民。导致都没有很多成型的案例。 做实事的呢,又不赚钱。 做表面的工作的,达到目的就撤。所以都没有沉下心来好好做农业。 有情怀的又经不住市场的残酷。
虽然这么说,但是以后的物联网肯定是普及每个行业。但是我觉得,农业基本都是最后一个普及的。 至于好处,各位参考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这方面的好处即可。 希望祖国的农业,越来越好,赶超世界。
农业物联网有哪些应用呢?农业物联网应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远程智能农业物联网监控:通过在农业生产现场搭建“物联网” 监控网络,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的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规则,对现场各种农业设施设备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海量数据采集与精准控制执行。
2.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导入,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将农业生产从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革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真正落地,进而实现农产品定制化生产。
3.农产品安全追溯及防伪鉴真:通过采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相关数据,为农产品建立可视化产品档案,向消费者充分展示产品安全与品质相关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双向可追溯。同时,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帮助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实现产品防伪鉴真,并精准获取客户分布数据。
农业物联网,即通过各种设备实时显示各项数据和通过设置好的数据实现自动控制的物联网,可以为温室大棚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农业物联网主要应用分为以下几个功能。
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在温室大棚内安装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养分和温度、温室外的温度、风向和风速等各种数据。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物联网系统,让种植者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看到。
远程控制空能
条件较好的温室大棚,安装的电动卷帘机,排风机,灌溉系统等设备,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种植者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物联网系统,根据监测功能传送的数据判断是否打开各种农业设备。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系统提前设置好数据,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设置好的数据情况对比,进行是否打开农业设备。
警告功能
种植者可以预先设定好农产品适合条件的上限和下限,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进行更改。当其中的某个数据超出设定值时,系统将会立即通过物联网系统发送信息警告种植者,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种植者在登录物联网系统后,可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情况、历史温度曲线等各项数据和以前的记录保存的数据。还可以通过物联网系统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供应需求等各种信息服务。
以上全部就是关于农物联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或希望获取更多农物联的资讯内容,欢迎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