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MIDC小米loT开发者大会全程记录,物联网真的是未来吗(2017物联网展会有什么活动)
2017 MIDC小米loT开发者大会全程记录,物联网真的是未来吗
11月28日,小米首届IoT开发者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开场致辞,宣布小米IoT战略升级。“安全和隐私没有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天我们将正式启动IoT(物联网)安全守护行动。”小米公司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崔宝秋随后讲话中表示,“对于参加安全守护行动并发现严重漏洞和隐患的安全专家,小米将给予单项最高50万元的奖金。”
2017年初,人工智能与黑科技、新零售、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并列为小米公司五大核心战略被提出。5月份,小米正式启动水滴计划,水滴开放平台问世一方面能够接入到更多的智能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提交自己开发的技能,和小米一起搭建智能生态。7月份,小米正式发布小AI音箱,将AI能力落地产品。截止2017年上半年,小米IoT平台已经拥有超过8500万个在网IoT设备,同时在线设备超过1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作为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不仅致力于推动小米在大数据方面的建设,同时还是小米隐私委员会的发起者。大数据和IoT时代,安全和隐私始终都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崔宝秋认为,安全和隐私是两个无底洞,投入再多也不会多,这些投入用户都能感受到,不容有半点马虎。小米在保护用户安全和隐私方面有着非常坚定的立场,这也是小米发起IoT安全守护行动的初衷和必然。
“对一个公司来说,任何不注重安全、不尊重用户隐私的行为都无异于自掘坟墓。”崔宝秋讲到,“用户同意将个人数据提供给公司,是对公司的一种信任。对于公司来讲,这无疑是一份重大责任,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永远不能松懈,这也是我在公司发起小米隐私委员会的初衷。”
小米是一家TO C的科技公司,智能产品几乎都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电子产品,会涉及非常多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隐私的安全保护问题。小米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在决定做智能硬件产品的同时,就已经想到了尊重用户隐私和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2016年5月,小米的两大软件产品MIUI和小米网,获得了数据隐私管理公司TRUSTe的认证,是国内首家获得美国TRUSTe权威隐私认证的手机厂商。
当然,尊重用户隐私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光靠小米一家公司很难面面俱到。小米希望在自己不断往前走的同时,其他生态链企业以及更多合作伙伴也能够以同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小米愿意将自己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积累和能力提供给合作伙伴,和大家共同提升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的保护能力,同时也正在积极将小米的安全标准和解决方案共享给行业。
万物互联的时代,小米始终倡导“隐私优先”,从设计开始就贯彻隐私策略。首先对于用户的数据,能不收集的数据绝不收集。第二是如果我们要获取用户数据,要明确告知用户,让用户知道我们拿了用户的哪些数据、为什么拿?第三是获取用户数据前,必须要征得用户同意。第四是用户有访问和掌控个人数据的权利。第五是我们获得用户的数据,就必须负责用户数据的安全,个人数据和对应关系必须加密。最后要用最严格的隐私数据定义要求自己。
安全和隐私的警钟长鸣,小米之所以要发起IoT安全守护行动,不仅是对自身产品在这两方面的足够自信,也是背负着用户信赖的一份责任。小米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整个行业,让每个生态链企业和合作伙伴都能够时刻把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首位,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IoT无限生态。
新一轮信息革命已转向物联网,引领信息科技与传统领域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产品嵌入AI 技术成为趋势,不仅让设备能感知用户,还能透过嵌入的智能语音技术,使得智慧生活场景下的人机交互更加便捷和自然,由此智慧生活将会成为智能家居最大的热点。
而小米走在了行业前列,从2013年开始,几年间成为该领域的最大赢家,尤其这条没有成熟商业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小米率先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围绕“米家”智能家居战略下,构建了覆盖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领域的智能硬件生态体系,如今这个生态体系规模已初步形成,仅销售额就高达150亿人民币,小米物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500万台,显然,已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
取得这一称号固然值得骄傲,但这仅仅是完成小米IoT阶段性的目标,而小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全面开放小米IoT平台。第三方的智能硬件厂商可使用小米IoT平台所提供的标准和统一API接口接入米家APP,而开发者也能使用小米官方所提供的智能模块硬件实现联动。 并与百度共建“IoT+AI”生态体系,这一举动,小米有望成为用户各种智慧生活场景的入口,甚至有望成为智能家居时代引领者。
尤其在与百度形成了战略合作后,将利用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赋予物联网设备更大价值,百度总裁陆奇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小米的智能硬件、大数据、智能设备生态链等,与百度的AI技术、海量数据、信息与服务生态等进行结合,去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由多科技巨头积极推动智能家居落地,近年来AI 技术飞速发展,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的万物互联时代正在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庭当中,各种生活场景实现智慧化,核心推动力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智能家居时代的随之到来。
关于物联网,其实早在小米生态链产品爆发前,就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但是历时弥久始终没有办法建立起来。而且关于这些物联网的协议,各家都有发布,基本上也都是止步在发布了协议。
而MIDC小米IoT开发者大会是小米第一次召开,注意,是第一次。也就是说,此前小米生态链产品爆发前,小米从没有召开过这样的大会。
如果要给这个会议定一个业界意义,那就是在这次大会后,小米的IoT产品将以更大规模的爆发上线。
其实在回答物联网真的是未来这一问题之前,还有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凭什么说小米开了这样一个发布会,物联网就是未来了?
小米拥有创立物联网标准的实力
在此次发布会上,小米公布了自己近年来耕耘的生态链IoT设备超过了8500万,产品量已经多到如果要详细罗列出来,基本就是一篇小米产品广告文的程度。
相对比其他平台而言,小米的生态链产品的活跃度也是最高的,而且遍及全球各个地区。大家所熟知的另一个平台:苹果的HomeKit,尽管目前产品量也能称为丰富,但因为售价过高,普通家庭恐怕很难拥有几个HomeKit的设备。
目前小米生态链产品的矩阵已经建立起来,小米的物联网标准也就能够在事实上论证是可行的。因此,此次开发者大会后,新加入进来的开发者将成为补充小米物联网生态链产品的新鲜血液。
物联网不是一家说了算
当然,物联网是否是未来,并不是小米一家说了算。但是,如果要建设别家的物联网产品矩阵,不参考小米,也等于摸瞎。
那么小米提供给IoT开发者哪些优良的开发权益?
提供智能芯片模组
普通的设备要接入物联网,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智能芯片模组。小米在2014年就推出了WiFi 模组,2015年推出了蓝牙模组,2016年则推出了WiFi 蓝牙双模模组,2017年则是安全芯片。
开放的IoT生态
正如我此前提到的那样,小米生态链产品覆盖着各个层次方面。如果是IoT创业者想要卖和小米自己冠名一致的产品,那会不会被小米打压?在会上,小米明确告诉开发者,不会。同时,只要被验证时好产品的IoT产品,就能够上架小米的销售渠道,无论是否和小米自己的产品产生冲突。这就直接让有意愿做IoT的创业者降低了准入门槛,可以依托小米来帮助销售。
此时,小米在线下开展的小米之家店铺,就成为了小米的重大实力,能够解答IoT创业者的一个核心问题:我的产品如何更好的销售出去。
小米在大会上还明确表示,会推自己的小爱语音系统,但也会介入微软小冰等一系列技术,供开发者使用。并不会将自己的IoT建设成为一个“小米军”,而是建立一套“联邦军”。
而与百度的深入合作,则可以提供小米更加广阔的AI领域的实践地,让AI的系列产品也能够通过小米IoT这一平台尽快落地上线。
从点到面的开发者支持
除了上述两点外,一个好的开发者生态必不可少。参照苹果开发者和谷歌开发者的行动,就知道两家公司时极其重视其开发者生态建设的。而小米也在大会中说,会提供开发者源代码,标准规范文档,以及生态云的支持。简单说就是,降低了大量的准入门槛,可以让IoT创业者直接享受到小米近几年来“摸河”的成果。
上述三点,粗略勾勒了一下,小米此次大会所宣布了开发者政策。还是挺值得别家希望建立物联网生态的参考借鉴的。当然,物联网其实还算是一个还在发展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新的事物,其实消费者是很理性的,就是想要一个尝试,觉得好用了,可以进行消费升级迭代。不好了,就点到为止。这也就是反过来说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哲学:“做满足80%人的80%需求的产品”。
所以,物联网的确是一个未来,但只有小米的物联网注定是不现实的。应该说,现在的小米是物联网的顶端代表,也是目前能够推进整个IoT业界进步的企业,也就是目前的布道者地位。
5G网络越来越近了, 三大运营商都抢着齐发力物联网吗
在这个万物互联大背景下,面对大连接这一波机遇,全球运营商积极转型,不再局限做一个管道提供者,希望能抢夺物联网应用端市场。
中国移动
截至2018年末,国内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用户数已突破7.6亿,而中国移动增长迅猛,2018年物联网连接数净增3.22亿,规模达5.51亿,占中国物联网连接数72.5%,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已经建成NB-IoT基站超过20万,覆盖346个城市,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覆盖,应用场景覆盖消防、抄表、教育和医疗等垂直领域,物联网应用层面业务将有望支撑中国移动增长重要领域。
2019年中国移动再次提出在今年净增3亿物联网连接数,此外,承载中移动物联网规模连接在于OneNET和OneLink两大平台,作为全球物联网头号玩家,致力打造高品质NB-IoT网络,及积极推动5G试商用落地,并加强OneNET物联网开放平台推广,并融合AI能力,快速构建一站式智能联网服务。
仅仅OneNET云平台支撑的服务连接数超过8700万,有效突破了以管道业务为主的发展困境,引领万物互联时代。同时通过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取得各种成效,侧面印证了物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时代,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部署物联网,运营商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也在积极培育新动能,其智能应用生态圈收入增长迅猛,对增量服务收入贡献超过50%,特别以物联网输入和连接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此外,智慧家庭应用也初具规模,积极拓展泛智能家居产品,抢先布局超高清视频市场抢占家居智能化消费升级风口。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物联网聚焦在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和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强化连接管理平台服务能力,2017年物联网连接数超过7000万个,今年连接规模接近1.1亿,连接规模增长迅猛,营收规模同比增长47.8%至20.8亿。
同时也加快布局智能家居业务,并以云 智慧网络 智慧应用积极拓展产业互联网,2018年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 长 45%至 230亿,其中物联网业务收入高达21亿元,同比增长48%,而大数据营收增长284%至6亿元。
距离2020年5G正式商用的期限,越来越近,各大厂商都在加快自己在5G技术上的测试工作。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5G将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间接总产出10.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3.6万亿元、就业机会1150万个。
为什么花费如此大的价钱布局移动5G网络?首先5G网络更快。中国移动运营商北京分站的负责人表示:“按照预期,5G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Gb/s,比4G快十倍甚至100倍。”
5G将提升我们的网络速度,费用也不会太贵
与5G通信相比,4G的频段最高频率约在2GHz左右,因而其可用频谱带宽只有100MHz;5G使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则可翻10倍,传输速率也将更快。因此,5G将不仅仅意味着10秒传输一部1GB电影,其还将支撑例如云端游戏、虚拟现实等更多的应用。
至于费用方面,5G的速率是4G的10倍到100倍以上,单位流量的费用必然大幅度下降;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用户的增多,不论是语音还是数据通信,其资费水平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
所以段子中说的“睡觉前手机忘了关网,醒来房子都不是自己的了”这种情况其实不可能啦。
5G有助于布局人工智能,千呼万唤的自动驾驶要来咯
我们目前使用的4G网络,端到端时延的极限是50毫秒左右,还很难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但如果在5G时代,端到端的时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满足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要求。
现在的4G网络,并不支持这样海量的设备同时连接网络,它只支持数量不多的手机接入,而在5G时代,1平方公里内甚至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它们大多都是各种设备,获知道路环境,提供行车信息,分析实时数据、智能预测路况……通过它们,驾驶员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地,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甚至实现无人驾驶。
5G有助于实现“万物互联”,未来感十足的智慧生活你喜欢吗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围绕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生活,需要实现人与物之间的通信,不仅仅是人与这些设备的相连,还包括这些设备之间的相连。目前的4G网络虽然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网速,但因其容量有限,并不足以支撑万物互联。5G网络容量的大幅度提升为实现“万物互联”提供了条件。
当万物互联成为现实,未来的终端将不仅仅是手机,手表、眼镜、汽车后视镜、电脑等都可以成为终端。当家里的所有电器和生活用品均互联之后,借助大数据自动分析,人们将享有更为轻松的生活。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以上全部就是关于2017物联网展会有什么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或希望获取更多2017物联网展会有什么的资讯内容,欢迎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