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监控如何应用(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设计)
农业物联网监控如何应用
简单点说,智能温室就是在传统的温室大棚上根据控制要求配置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的一个流程,采用传感器技术,依托现代农业温室大棚生产技术,设计的安全系数高,拓展性强的软硬件的系统。
设计标准
标准的智能温室设计必备的设计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的参数和视频图像等,通过温室专家自动决策系统分析,自动启停控制风机湿帘强制降温系统、顶开窗系统、侧开窗系统、补光系统、喷淋系统等。保证温室大棚内部的环境适宜作物健康生长,其次还可以通过PC端、手机、平板、APP、小程序等消息终端对农户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监测环境、农业知识等。
数据采集
通过温室大棚安装的不同参数的传感器,对环境进行多点实时采集,传入决策系统,驱动执行装置对环境就行自动智能调整,在温室大棚进口装有的大屏LED显示实时显示温室内部的温湿度、光照度等参数,便于更直观的展示温室大棚的数据信息。
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是公众号可远程查看温室大棚的实时环境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等,随时可查看温室监控视频,还可以保存录像,防止出现其他突发事件。
收到预警信息及时处理,系统也会记录处理信息等日志。还可以远程控制温室内部的各个系统,如遮阳系统、通风系统、降温系统、自动喷滴灌系统等。在屏幕上直接产看大棚内部环境的实时曲线图,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
智能温室大棚就是创造了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小环境,来消除外部环境对作物生长的依赖,使作物在不适合的季节也可以茁壮成长,减少了作物对自然生长环境的束缚,例如超市里面常见的小番茄,每平米的产量是传统土地栽培的3到5倍的产量,是在自然土壤种植无法比拟的。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是由1:感知层,即多种传感器,报括数字传感器及模拟传感器,开关量,脉冲等组成。监测空气温湿度,地温,土壤含水率,CO2,光照,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等;2:采集处理层,即多种要素传感器经过ARM芯片处理经过数值分析计算处理,切换循环读取通过TF卡存储,液晶屏显示或LED显示数值;3:传输层。即可采用有线RS232串口传输,也可无线无距离GPRS/4G传输,也可无线短距离433MHZ传输;4:应用层。即应用平台,可实时显示采集的各种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参数,可以查询历史数据记录,可以观看图标控件,可以查看各种实时曲线,历史曲线,上下限参数超限自动报警手机短信提醒等。手机APP客户端可随时掌握各个传感器的动态信息,同时也可通过4G摄像头定时实时抓拍农作物实景。
农业物联网是指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光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障农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
1、气象环境监测
农场气象实时监测,极端气象及时预报
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设定相关报警阈值,实现即时报警,精准控制种植环境指标(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光照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水面蒸发量、叶面湿度)根据卫星数据,系统可预报未来72小时气象,24小时极端天气、降水概率、大风等异常气象预警,提醒用户及时做好防灾防险准备
2、土壤墒情监测
土壤墒情精准监测,异常情况快速预警
实时监测土壤水张力、土壤温湿度、水位、溶氧量、pH值等CO浓度、CO2浓度、NO2浓度SO2浓度、O2浓度、粉尘监测、PM2.5、PM10、H2S浓度、NH3浓度
通过设定报警阈值,当土壤数据异常时,如湿度过高,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工作人员
3、病虫害监测
远程掌握田间虫情,无公害诱捕杀虫
系统可实现害虫类别自动分类及计数,并自动进行无公害诱捕杀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通过高清摄像机采集虫情图像,可远程查看田间虫情,并制定防治措施
4、作物长势监测
720度高清摄像,突发情况可自动转向紧急录像
高清摄像头可720度旋转、拉近、拉远,查看园区实时生产情况,发生预警时,摄像头可自动转向到预警点紧急录像,不放过任何异常,可对视频进行截图,无需另外安装相机进行拍摄
谢邀!
物联网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远程智能农业监控:通过在农业生产现场搭建“物联网” 监控网络,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的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规则,对现场各种农业设施设备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海量数据采集与精准控制执行。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导入,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将农业生产从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革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真正落地,进而实现农产品定制化生产。
农产品安全追溯及防伪鉴真:通过采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相关数据,为农产品建立可视化产品档案,向消费者充分展示产品安全与品质相关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双向可追溯。同时,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帮助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实现产品防伪鉴真,并精准获取客户分布数据。
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控平台可以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灌溉、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发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以实现温室大棚智能化远成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为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各位大佬们,请教一下,物联网在农业上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之前差点就做了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调研了很多智慧农业的企业,国内比较出名的是一家广西的企业,名字就不说了。
之前做智慧水务、智慧燃气,后来做智慧城市、智慧消防。中途因为有个省想做智慧农业,也是找到我们,所以花费了很大精力去做了一些调研,最后还是放弃没有做,简单的说下原因吧,我感觉智慧农业的大神看到应该会喷我。
物联网行业很大,需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进行结合,比如物联网和水务就是智慧水务的第一个阶段,物联网和消防就是智慧消防的第一个阶段,为啥说是第一个阶段呢,智慧两个字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没有个十年八年还真智慧不了,大部分行业目前就是数据采集阶段,所以我觉得还是第一个阶段。智慧农业说起来简单,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空气温度和湿度、土壤的PH值和水份、光照、二氧化碳等,然后再通过自动喷水设备、补光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备进行调节,调整成植物最喜欢的环境,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原理就是这样,但是很多这样的场景都是在温室大棚,小批量试验阶段或者实验阶段。这就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测试环境与真正的户外环境不同。户外的环境非常复杂,空气中的物质也不是每时都一样,同样土壤也不是,而且灾害频发,任何一个数值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智慧农业的最终结果。
直白的说,增加了一套智慧农业的软硬件系统,通过一年、两年完全看不出效果的,今年产量突增就说是因为智慧农业系统的功劳,那绝对没有一点实际依据的。十年、二十年能有一个可靠的结果就不错了,但哪个企业会跟踪几十年,目前物联网才多少年,所以这就是我们最终没有做智慧农业的,理论和实验与实际场景不一样。
和很多农业大省一线人员做过探讨,都是这样的结论。智慧农业只能说是未来的趋势,没人做这块也不行,技术还是要进步的。相比于其他行业智慧农业是一个比较久远的行业,在很多年之后才能有结果的行业。
不管想做什么行业,都要去点烟,而且要相信自己。
我是乐创物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做物联网方面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
物联网在农业上将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篇文章系统总结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结合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
李奇峰, 李瑾, 马晨,等. 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 农业经济, 2014, 000(004):115-116.
1 物联网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革命后,谁正在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创新革命?答案毫无疑问是物联网。物联网本质上互联网一次拓展,是“互联网 ”的产物。物联网的英文名叫“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换句话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通信协议将智能设备连接起来,最终做出决策和控制的一种信息网络。物联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网络,主要完成信息感知、数据处理、数据回传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这个定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信息的全面感知;2)通过网络传输;3)智能决策与控制。
物联网作为一次产业革命,涉及各个行业,诸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数字医疗等产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智慧农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创新和现实意义。
2 国家政策的扶持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作为重要支持内容。“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着重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
3 智慧农业如何构建
智慧农业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构建。
智慧农业感知层的构建。该层分为硬件层(传感器/执行器)和硬件中间件层。传感器,采集数据,比如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控各种养殖场的生成环境等等。执行器,除了能够进行信息采集之外,另一个功能就是进行环境控制,比如进行农作物灌溉、温度控制、光照控制等等。硬件中间件层一般做硬件的接口,与传输层进行交换数据作用。
智慧农业传输层的构建。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与硬件层和应用层以及硬件之间的通信。目前常见的通信方式主要有:RS485、以太网、Zware、ZigBee、NB-IOT、4G/5G、蓝牙、WiFi等。
智慧农业应用层的构建。应用层的硬件可以是电脑、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通过应用层的WEB或者手机APP界面来查看智慧农业智能硬件的状态,并通过其界面来控制智慧农业智能硬件。承接应用层与下层连接的是软件中间件层。软件中间层主要作用是存储数据并为WEB平台和手机APP应用提供统一的API数据接口。
总结
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扶持,还有可行的技术架构。这些都会促进物联网在农业上将会进入了快速发展。
回答不易,请多关照,多加交流评论。更多相关技术,请关注乐创物联!
这是一个趋势,前景还是不错的,节约人力物力,最主要搭建物联网成本太高,如果资金链允许还是有人尝试的,有新一代的农民在小规模尝试.就拿种植业说吧,本来前期投入就大,几年可能都看不到收益,等快要看到收益的时候,基本都熬不动了!
以上全部就是关于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或希望获取更多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资讯内容,欢迎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