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物联网时代,中国是跟跑者,还是领导者(中国智能物联网大会)
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物联网时代,中国是跟跑者,还是领导者
最近刚好在做相关汇报材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然是跟跑者;物联网技术的关键领域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云等仍然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物联网设备芯片仍然几乎都是ARM架构
物联网是世界的,但是物联网芯片都是ARM的。全球所有国家、所有公司的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终端,有四分之三的设备采用了ARM架构的设备。一个物联网设备做出来,ARM除了授权没有出一分钱一份力,就要拿走一部分的收益。而且全球除了苹果等极少数厂商,几乎都是没有权利和能力修改ARM架构的,因此这块的经济效益和关键技术在英国人手里。
物理网操作系统相对落后
物理网操作系统在物联网系统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管理物联网硬件,为物联网终端应用提供运行环境和必须的接入协议;上打通和边缘计算节点、物联网云数据中心,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和控制网络。而这么重要的东西除了Windows、Linux外,前几名是FreeRTOS(亚马逊公司,美国),MBed OS(ARM公司,英国),Contiki是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我们国家目前就华为华为公司挤进了前十名。
物联网云
目前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公有云都运行得不错,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可是从全球视角来看物联网行业的“云”几乎被亚马逊、微软和Google公司占满。其份额为亚马逊34%,微软23%,谷歌20%。
综上,我们其实还并没有做到领导者。但是很幸运,在国内所有人的努力工作下,随着每一代的技术革新,我们国家从以前的“旁边看着学”已经到了“有份参与制定规则”,相信再过20年,我们能够成为科技行业的领导者。
万物互联,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产品之间互联互通的能力,另外一个是链接后的反应灵敏度体验。以目前的国内市场状况来看,互联互通能力,并非单个品牌和产品自己可以掌控的,还需要有连接的技术支撑,而这个问题,在国内暂时还无法实现统一连接标准的问题。可能在国外,这一点比较好实现,所以互联互通的应用体验要比国内好一些。目前,很多国产品牌已经在全力发展智慧互联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如小米,海尔等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哪个的前景更好一些
极智导读: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超过200亿台。现在,企业已经从强大的物联网生态中有了很大收获。但是随着物联网的继续发展,市场将进入饱和状态。等到那时,这些物联网设备是否能够超越自己呢?
据极智网了解,物联网设备销量不断刷新纪录,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需要强大的存储和分析能力。因此,物联网世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数据计算和分析的效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许能给物联网生态面临的数据难题提供一剂良方。
这两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又将催化出什么样的效果呢?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经常关注科技生态的网民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无法准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差别,而认识二者的区别在当今这个网络变革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机器学习是指赋予计算机学习和归纳洞察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让计算机具体执行什么指令。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则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类进行决策和学习的过程。
虽然机器学习是提高计算机人工智能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物联网将从中获益。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联网设备的普及,物联网行业就会面临着创新的问题,而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物联网创新的发展,因为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能够掌握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在人类的帮助下做出最佳决策。
物联网数据对我们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很快转化为行动。这意味着数据必须被及时分析,以保持企业和联网设备之间信息流和反馈的持续性。
不幸的是,传统编写算法的方法太耗费时间,而且容易产生错误。为了有效地分析物联网数据,企业正在转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以发现实现物联网承诺的模式和方法。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
利用人工智能实时分析数据的联网设备正在崛起,而且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例如,Nest等智能恒温器,利用人工智能学习用户最舒适的温度,调整能耗。此外,所有特拉斯汽车都是联网的,一辆车学了一些东西,所有的特拉斯汽车都能分享洞察。
企业是物联网潜力最大的卖家,远超过消费者,而且企业对联网设备的热情也很高。因此,企业也将是物联网革新的最大和最快的受益者。事实上,预计2019年全球企业级服务和产品市场将达到2550亿美元。而且,到2019年企业级物联网市场规模甚至将超过移动设备市场。
人工智能的实时决策能力已经给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人工智能对那些在时间、金钱和风险方面比较敏感的企业来说更有价值。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预测销量,而且能够管理信息和其他自动化系统。
展望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着重开发自然语言能力,这有利于进一步展示物联网的潜力。你可以想象一下,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联网设备用人类的语言描述数据,像人类一样交流,像人类一样理解数据。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各类物联网系统之间的数据隔阂,而且可以扩大人机互动的范围,人类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与物联网设备互动。
像极智网小编一样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的网民都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未来,这两种技术互相融合,共同发展。能与人直接互动的物联网设备将鼓励人工智能不断创新,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讲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众所周知,物联网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既然是“万物互联”,那么首要还是要解决“物”与“网”的连接问题,所以我认为“连接技术”决定了物联网发展的走向。
为满足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应运而生。 LPWAN 专为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的物联网应用而设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的NB-IoT。
【授权频段与非授权频段】
(1)相比于NB-IoT,LoRa基于Sub-GHz的频段使其更易以较低功耗远距离通信,可以使用电池供电或者其他能量收集的方式供电;
(2)LoRa较低的数据速率也延长了电池寿命和增加了网络的容量;
(3)LoRa信号的波长较长决定了它的穿透力与避障能力;
(4)LoRa专用网关可以根据现场和客户需求扩展出更多自定义功能,如广告推送,多种网络接入等。
这些技术特点更适合低成本大规模的物联网部署和企业特定专网里工作。LoRa的易于建设和部署,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公司的关注和跟进。例如国内的老牌数通厂商锐捷网络已开发和研究的多个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智能抄表应用、物联网智能停车应用、物联网智能井盖监控、物联网智慧路灯监控等不同的业务场景。
LoRaWAN是由LoRa联盟推出的一个低功耗广域网规范。LoRaWAN瞄准了物联网中的一些核心需求--双向通讯。LoRaWAN网络架构是一个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在这个网络架构中,LoRa网关是一个透明的中继,连接前端终端设备和后端服务器。然而众多实际应用场景,网络拓扑结构多以网状结构或多级中继组网结构。该规范协议往往无法很好的同时解决通信速率,传输距离,实时性,低功耗,多级组网之间的冲突。
一旦解决了“物”与“网”的链接问题,又将成本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相信“万物互联”时代才能真正的来临。
(一)陆奇访谈:百度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国际大巨头有关方面比较、观点:得数据者得天下、目标: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建立,等等。
(二)
对话 | 这家被收购的3人小团队 完成了百度“唤醒万物”的第一步
。要点之一:自然语言处理进展:"NLP是人工智能里最难的问题之一,在人机交互里,机器距离听懂人话还有很远的距离。以智能音箱中的多轮对话为例,目前通用语的多轮对话还难以实现,更多的是特定任务中的多轮对话能力,如打车、叫外卖、定电影票等。目前NLP还没有太大的突破,它要像人一样会思考、会推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NLP在智能音箱、儿童玩具中做一个简单方便的小助手尚可,但其他的应用还难以做
这两个都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就看你更喜欢哪个,其实这两个都有很多技术相同的地方,
谢谢邀请!
首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有交叉部分。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万物互联,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用到大数据,需要各种传感器获取数据实现智能化,物联网可以提供大数据支持。
其二,人工智能2016年是元年,预计到2050年为发展黄金年,其很多技术还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高尖端科技和人才。而且能进入成熟市场使用的更多是工业机器人市场和一些专业市场。
其三,物联网正在快速进入成熟期,各大厂商都在快速推广应用,物联网即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各种各样需要接入联网的产品都将在不久的未来开发和应用。同时5G通讯也即将进入应用为IOT提供通讯服务。
总的讲,人工智能目前离成熟期还较远,物联网则离成熟市场较近。两个的发展前景都很好,更多看个人对细分市场和专业技术的把握。
我们知道就“智能”来说,分为感知智能,运动智能,认知智能。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具备有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而人工智能也在这两方面正在快步追赶。最后的认知智能是人类独有的,并由此奠定了人类为万物之首的基础,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还差很多。
现在是PC 智能手机 智能手表等物品接入了网络形成的叫互联网,当我们把电视机、冰箱、汽车、洗衣机、电饭煲等等物品都接入网络时形成的就是物联网。然后未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实现脑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势必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设想你从超市买了两盒牛奶,这个包装盒里含有一枚记录芯片,里面包含着这盒奶的所有信息。而你家的冰箱可以完全读取这里面的信息。它包括这盒牛奶是在哪个牧场哪头母牛产的奶,在哪个加工厂生产包装的,路上做的什么交通工具,生产日期等等。当你在家躺在自动调节角度的沙发上看YouTube的韩国野外综艺的时候,你的电冰箱会亲切的提醒你,“帅哥,您**天购买的牛奶还有两盒,他们还有三天就过期了,您抽空快点喝了哦"。
言归正传,物联网是现在发展前途比较好的一个领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智能家居开始大规模走进人的生活,服务于人类。而智能家居利用的就是物联网技术,将每一个物品都连接入网络(IPv6普及是必然趋势,据估计不久的将会有将近500亿设备联网),便于控制这些物品的同时,这些物品也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给予人类更贴心的服务,或者说变得更加懂你。这样一讲是不是又回到了人工智能呐?没错,物联网给人工智能提供感知智能,他可以将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温湿度传感器等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到人工智能的“大脑”,人工智能经过计算分析后输出行为指令,再次由连接入网络的机器去执行,这是物联网给人工智能提供运动智能。
设想,你和人工智能已经结合,千里之外的家中的摄像头传给你室内的画面,你发现你的宠物荷兰猪水槽里的水已经被喝完了,这时你可以发送一串行为指令控制家中的一个可移动机械手臂,帮助你完成给水槽加水的行为。(这个例子不好不生动日后再更)
个人觉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其实学习的内容基本差不多,只是方向不同。 物联网基于cpu驱动底层外设,在操作系统的环境(当然也可裸机跑,难度较大)下植入网络通讯接口(如TCP/IP),同时搭配上位机(或APP),偏向软件开发。 而人工智能多基于cpu与各个传感器通讯,协调各个环节,偏向于低层软硬件设计。个人观点。
以上全部就是关于中国智能物联网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或希望获取更多中国智能物联网的资讯内容,欢迎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