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大数据

智慧城市“土壤”如何长出“庄稼”?专家建议:打造新型大数据基座|智慧大数据

人阅读 2023-05-15 12:44:02

【智慧城市“土壤”如何长出“庄稼”?专家建议:打造新型大数据基座|智慧大数据】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经济发展涵盖千行百业,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更加畅通的运转?这个话题受到大数据行业人士关注。

11月15日,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成都”活动现场,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罗霄翔博士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提供资金保障、重视技术力量,只有实现三者兼顾,才能打造出一个新型大数据基座,让大数据真正“跑”起来。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哪些支撑? 顶层设计、资金保障、技术力量齐发力

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实际上,无论是中小城市,还是超大城市,如果想把智慧城市建设好,离不开三个因素。”在罗霄翔看来,首先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系统性的“谋篇布局”,“这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契合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尤其在功能设计方面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全。”

罗霄翔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量地域因素,比如,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差异,智慧城市建设维度也有差别。“对成都而言,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中一个鲜明的背景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这个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加之成都拥有开放的城市营商环境,市场主体众多,因此,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要主动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其中抢先叠加一些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新型信息安全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用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罗霄翔建议。

罗霄翔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多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资源的搜集、整合、处理、利用等诸环节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保障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备条件。“还要注重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大数据技术运维和交互。”在他看来,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吸引头部技术公司参与,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框架。也应该注重本土技术力量,比如,本地一些市场化的技术公司,这类企业可能更熟悉本地经济情况,更了解本地百姓的实际需求,也能找准数据治理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头部企业和本地企业“牵手”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合力。

大数据如何“跑”起来? 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壁垒

顶层设计、资金兜底、技术保障齐发力,推动智慧城市大数据底座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跑”起来。然而,实现上述愿景还有一个前提——数据搜集,这个环节仍旧面临堵点。

尤其是对超大城市而言,数据的汇集涉及政务、生产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甚至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数据首先要汇总,要做好大数据的共享交互,这就对大数据的基座提出了要求。”对此,罗霄翔建议,成都应该打造新型大数据基座,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壁垒,实现各部门大数据便捷共享。“现实中,城市经济社会诸领域的数据搜集、数据处理等涉及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储存格式,需要通过一些运维技术和培训活动,最终形成一个畅通共享的数据分享机制,这其中,更需要统筹协调。”

在罗霄翔看来,这个新型大数据基座可以真正让数据“跑”起来,“它类似一片土壤,就像种庄稼一样,在上面能够孵化和培育一些全新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将反过来又会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在新型大数据基座上,大数据“跑”起来有多个维度,比如,针对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数据的运转,需要有不同的数据网络进行区别。

“百亿级的数据,我们可以做数据治理;千亿级的数据,可以做数据安全;万亿级的数据,则可以进行数据规划,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指导生产、生活,比如,交通出行、消费金融等领域。”罗霄翔强调,对大数据的应用,必须遵守国家的信息安全政策,还要尊重公民的隐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摄影 王效

编辑:邓思璐责任编辑:马兰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内容为【智慧城市“土壤”如何长出“庄稼”?专家建议:打造新型大数据基座|智慧大数据】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