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资讯 > 区块链百科

香港新贵与老钱,冲向稳定币

人阅读 2025-07-07 10:52:41区块链
广告 X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留给新贵和“老钱”们抢跑的时间,已经不足半年了。

作者:谢照青,腾讯新闻《潜望》

负责香港稳定币牌照审批及有关业务的香港金管局数字金融部主管何泓哲,是近期港岛最炙手可热的名字之一。香港政府公布的《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实施,稳定币被纳入牌照化管理,“老钱”与新贵们,正在排队拜访香港金管局数字金融部,以期能够在下个月的牌照开放申请中夺得先机。

“这一次外界关注香港稳定币的热情远远高于过去几年。”一位非常熟悉香港币圈、频繁与香港金管局打交道的业内人士透露。这从在港中资机构蜂拥叩开金管局大门的热情也可见一斑。

稳定币,这一诞生在“币圈”,旨在通过与某种相对稳定的资产(例如法定货币、商品或一篮子资产)挂钩,来保持相对稳定价值的物种,在今年以来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大力追捧,迅速登堂入室,进入主流视野。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稳定币类型有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加密货币抵押型稳定币、算法稳定币等。

不同于此前叙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在支付、交易等方面相对更便捷、高效且低成本,使其未来的前景可观,尤其是在跨境支付等方面。同时,这也被视为香港未来最大的发展机会之一。

只是,现在港府公布的《稳定币条例》实则是一个法律条框,真正的一些申请细节和可能的指引暂未提及。众多想积极参与稳定币市场的个人或者机构期望了解更多的内容。

港府此次公布的稳定币则是与法币挂钩,即与法币按面值以1:1为抵押型的稳定币,不过港府并未限制挂钩的法币种类。稳定币通过与法币挂钩,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形式,从而减少了传统加密货币的波动性。

超20家中资机构约见香港金管局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过去这一段时间,市场上已有超过20家中资机构约见了香港金管局负责稳定币事宜的金融科技部门。这些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国企实业机构等。何泓哲和团队的人相对来说比以往繁忙多了。

除了这些积极的中资背景机构外,一些在富豪圈和金融市场聚光灯下消失一段时间的“老钱“们,也在中环积极“组局”成立团队,希望参与香港的稳定币业务。其中包括当年人和商业集团实控人戴永革、一度被称之为”中环一哥“的原海通国际CEO林涌、云龙资本创始人翟隽等人。

除此之外,包括联想系的弘毅资本等,也在香港积极准备稳定币的业务团队,弘毅资本于2024年还曾申请加入港府的稳定币“沙盒”。不过,截至发稿,这一消息暂未获弘毅资本置评。

在此之前的2024年7月,港府公布了三家进入沙盒的机构,包括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李泽楷的香港电讯。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国际、蚂蚁数科均在积极与监管沟通希望申请稳定币牌照。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同属于蚂蚁集团的创业业务主体。蚂蚁集团在2024年的架构重组中,新成立了创新业务板块,主要有蚂蚁国际、蚂蚁数科、oceanBase等3家公司,其中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出任蚂蚁国际董事长、而蚂蚁数科董事长为韩歆毅。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分别独立运营,在此之前,蚂蚁集团对外表示,“支持创新业务板块加速走向市场”。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的团队在港开展 “币圈”有关的业务已有一段时间。蚂蚁数科一直在港推行币圈的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代币化)业务,——后者有机会成为其在港申请稳定币牌照的应用场景之一。

RWA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尤其是可以产生稳定收入的资产,如酒店租赁、光伏发电、甚至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使其能够在链上进行交易、管理和流通的业务。

简单来说,RWA就是将现实世界的资产代币化,并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和管理,这一业务实际上就是协助传统资产进行融资——过去几年,包括蚂蚁数科在内的香港多个团队都在做此类业务。

相较于跨境支付等更为简单明了的应用场景,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RWA与稳定币结合的方向。不过,除了蚂蚁数科外,京东币链团队也在积极探索该业务方向,其还从蚂蚁数科RWA团队中“挖”走了不少人。

与此同时,京东币链已经公开宣布要在港申请稳定币牌照,不过,除了基于京东国际物流有关的RWA方向外,京东的方案中还涉及了京东商城的港澳台的跨境支付场景,但其规模远小于蚂蚁国际的万里汇等跨境支付。

万里汇是蚂蚁集团2019年收购的一家英国公司,这是一家外币兑换公司,专注于为企业和个人卖家提供国际支付服务,主营业务为国际汇款,外汇期权交易,国际电商平台收款及结汇等。

公开数据显示,自蚂蚁集团收购后,基于阿里系电商业务,该公司业务增长快速,截至2024年底,万里汇全球累计处理的交易金额突破3000亿美元,而服务的商户数量超100万。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蚂蚁国际可能会用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为场景在港申请稳定币牌照。这也是香港金管局最为关注的支付应用场景。

鉴于稳定币在区块链技术下实现的跨境支付的优势,包括低成本、高效率等,使其在跨境支付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上述“老钱”和新贵们积极寻找“跨境支付场景公司”进行合作。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过去这段时间,不少涉及跨境支付的公司正在积极接洽香港本地的部分财团,以联合申请稳定币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香港市场上已有数十个团队就申请稳定牌照而开始组建团队。

抢跑万亿级稳定币市场

这一次,港府的“币圈”产业能否腾飞,还有很长的时间观察窗口。一些相对悲观的币圈人士担心,这一次是否再次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这是因为,香港政府积极介入“数字货币”产业已经三年多,至今暂未见行业大规模发展,大多数在港的数字货币业务暂时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早在2022年,在地缘政治、疫情冲击等多种波动下,港府积极拓展思路,决定以合规市场的角度,参与Web3.0产业。随后,港府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简称,《宣言1.0》)。一时间,香港成为全球币圈中心,在香港举办的相关论坛活动,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也现身香港捧场,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随后,港府围绕“数字货币”产业的发展推出了合规虚拟资产基金牌照申请、合规虚拟资产交易所申请和在港交所上架现货比特币ETF等产品。

但是,这些牌照业务和ETF产品规模仍在爬坡中。三年过去,获得虚拟资产基金管理牌照的机构不少,但是真正发出虚拟资产有关产品的机构并不多;而虚拟资产交易所的牌照,香港证监会于过去三年共发出了11张牌照——不过,这些交易所的主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头部机构Hashkey集团旗下的交易所的主营业务营收也并不乐观。

“币圈的产品,若是走合规路线,挺难的,不管是基金还是交易所。”一些业内人士感慨称,包括头部交易所OKX在内的一些交易所在与香港监管机构多次沟通后,最后放弃了在港申请牌照。

“但是,这一次,则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划时代意义的,《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简称,《宣言2.0》)和《稳定币条例》的推出,意味着币圈和传统金融和产业真正打通了”,一位在Hashkey交易所任职的业务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Hashkey集团董事长肖风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宣言2.0》和《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意味着香港不仅仅要发展Web3.0,更是要把Web3.0和传统金融真正链接起来了。

6月20日,港府发布的《宣言2.0》设立了“LEAP”框架,LEAP为下列词组的缩写:Legal and regulatory streamlining(优化法律与监管)、Expanding the suite of tokenised products(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Advancing use cases and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People and partnership development(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

在这样的框架下,港府以推动数字资产的合规化、规模化和全球化发展,具体包括:优化法律与监管,明确稳定币发牌机制,推动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并对代币化ETF和数字资产基金提供税务优惠等。

在此之前,不管是虚拟资产交易所、虚拟资产基金管理以及现货ETF产品等的推出——这都只局限于比特币、以太坊等为基础的链上资产,并未与传统系统链接。

现在,香港在《宣言2.0》和《稳定币条例》则从币圈“试验田“转入真正的产业发展。

多位参与过香港交易所牌照申请及代币化产品发行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此次港府的决心非常坚定,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将稳定币纳入监管,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被视为重点产业,以及代币化ETF、数字资产基金享税务豁免等。

现在稳定币和RWA等代币化产品第一次可真正打通实体经济:币圈和传统行业可互相“倒流“了。

“稳定币的前景非常可期,这可能是将来重塑全球货币市场的机会,而且稳定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一位长期关注稳定币市场的业内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和团队也正在积极准备香港稳定币牌照的申请中。

在此之前,2025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正式将美元稳定币纳入 “美元数字化” 体系——这是市场为此沸腾的原因之一,当前稳定币市场中绝大多数产品与美元挂钩。

币圈数据分析平台OKG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扩大。2025年首季链上清算稳定币的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年化交易量预计突破9.8万亿美元。同时,稳定币的市值已接近2500亿美元,五年内增长超过22倍。

OKG Research数据显示,随着全球稳定币立法加速,预计全球稳定币市场供应量将在2030年达到3万亿美元,年交易量突破100万亿美元。乐观情境下,OKG Research预计全球稳定币市场供应量将在2030年达到3万亿美元,年交易量突破100万亿美元。

其中,港府较为关注的稳定币支付应用场景方面,OKG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稳定币支付年结算量达到508亿美元,占全球个人跨境汇款市场的7.3%,并连续两年保持超过60%的年增速。

不少业内人士透露,港府最终的稳定币牌照不会超过10个,“很多人最后会成为陪跑者。“以之前虚拟资产交易所申请的经验而言,在港筹备稳定币牌照的法规框架方案设计及落地等每年开支至少2亿港元,即使拿到牌照之后,后续可能至少1至2年才有机会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这意味着,想要在港参与稳定币牌照申请的团队,若在第一批获得牌照,前期投入至少需要2亿-4亿港元。

尽管现在数十个团队涌入稳定币牌照申请,但是最终在港获得稳定币牌照并非易事。就过去的经验来看,按照港府的审批节奏,第一批获得稳定币牌照的机构名单,可能最快于2025年12月底出现。

留给新贵和“老钱”们抢跑的时间,已经不足半年了。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