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海啸摧毁一切!日媒:美国无法对抗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 | AI海啸
【500米海啸摧毁一切!日媒:美国无法对抗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 | AI海啸】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10月15日,雅虎日本刊发了一篇日本记者关于俄罗斯神秘武器“波塞冬”鱼雷的文章,认认真真的讨论了“波塞冬”鱼雷一旦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沿岸爆炸时产生的严重后果,500米高的海啸没有任何国家能挡住。
日本是唯一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波塞冬,似乎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波塞冬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会引发500米高的海啸?
500m高的海啸威胁……会造成多大的破坏?据说波塞冬爆炸产生的500m高海啸,这到底是有多可怕?以纽约为例,对比下建筑物的高度,自由女神像高93m,帝国大厦高443m,500米高的海啸将远高于这些建筑!
海啸将会彻底摧毁这座城市,就像好莱坞大片《天地大冲撞》或者《2012》、《末日崩塌》中的恐怖景象:
另据俄罗斯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如果地势平坦,海啸最远可能会向内陆蔓延500公里,所经之处横扫一切。
核爆有几种方式,分别是空爆、地面核爆、地下核爆和水下核爆;核爆的能量释放方式有几种光辐射(包含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早期核辐射(中子流等)、冲击波等,其能量占比为:
光辐射占比35%,冲击波占比50%,早期核辐射占比5%,剩余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占比11%,由于核爆能量释放特征,四种核爆方式差异也是十分巨大:
空爆破坏力最大,所有能量都得到彻底释放,特别是可见光辐射、伽马射线和X射线和中子流,前三者光速抵达,光辐射轻则致盲,重则严重烧伤。而伽马射线和X射线这些超高能量的电离辐射会引起人体严重损伤。
中子流比光速略低,但速度仍然高到无法躲避,并且中子穿透能力非常强,坦克钢板都挡不住,所谓的只杀人不破坏建筑物的中子弹利用的就是增强了中子杀伤效应。
地面核爆影响次之,但对爆心下方破坏力是最大的,但光辐射效应会下降,冲击波效应会提升。地下和地面爆炸可能会引发地震,而地下核爆特征与地震很像,但能量释放曲线不一样,因此很容易通过地震波监测到地下核爆,由于地层遮挡,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几乎可以忽略,最主要的还是能量在地层中传播引发的地震。
水下核爆,由于水体阻挡,除了能量释放在水中传播外,其他影响都不明显,这些能量在不可压缩的水中膨胀到极限后又会被水压缩,当大面积海水出现这种运动时就会引发海啸。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曾有过十字路口行动,爆炸的核弹当量为2万吨TNT,核爆深度大约为30米。
核弹的当量和水下爆炸深度有些关系,比如十字路口行动的2万吨当量在30米深度是偏深了,而高达一亿吨当量的波塞冬,如果要引发最大的海啸,那么深度必然要在更深位置才行,否则大量能量可能会逸散在空气中。既然选择了核爆,一定会选一个威力最大化的位置引爆,比如纽约的喇叭口会让海啸能量集中,数倍于原始高度,破坏力极大。
波塞冬:末日核武器,一发入魂上文说完了一亿吨当量的波塞冬产生的破坏力,下文来见见这个本尊,还有发射它的“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你没理解错,波塞冬鱼雷的尺寸是前所未见的,只有“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能发射它!
波塞冬这种被西方称为是天启武器,也就是能重启世界的末日武器,这种“鱼雷”的直径为1.8米,长度为20米,重约100吨,是标准鱼雷重量的30倍以上,这个参数估计会让很多人傻眼,这哪是什么鱼雷啊,简直就是一艘小型潜艇!
事实上这就还真是一艘AI控制的无人潜艇,备了人工智能控制系统,鱼雷内部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可以在相当自主的条件下展开搜索和打击任务,据美国防部公开的资料显示,波塞冬装载有全球海洋的水下地形资料,仅凭这一点它不依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即可拥有200米范围的定位精度。
而且它的动力系统是核反应堆,美军专家猜测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机使用了一种601B的紧凑型气冷式核反应堆,不过在一份俄语资料中说明波塞冬核鱼雷可能用了AMB-8钠冷却紧凑反应堆,从高功率密度和低噪音的潜艇使用环境来看AMB-8反应堆可能更靠谱一些。
钠冷却核反应堆功率密度很高,而且钠冷却可以用电磁泵,非常适合潜艇这种要求低噪音的环境,这个反应堆让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机航行超过上万千米(并非网传的无限),最高速度可达100千米/小时以上,最深可以潜入1000米深水中。不过但钠冷却管路非常难处理,一旦泄漏,那绝对是一场灾难,不过用在波塞冬这种AI无人潜航器上至少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比较有争议的是波塞冬核鱼雷当量,这个最没有统一的说法,并且俄罗斯在公开资料时就说明了波塞冬核鱼雷不只是装核弹头,还有常规弹头,但各位试想啊,波塞冬都装了一台核反应堆,假如只装一枚常规弹头,那么爆炸后会不会产生核污染?这是不是就变成了一颗脏弹?
用了常规武器却变成了脏弹!俄罗斯军方绝对不会背上这个骂名,所以笔者是相信波塞冬鱼雷装的是核弹头,并且还是大当量的核弹头,在维基资料中的说法是最低为2兆吨(2百万吨),至少有几十兆吨(几百万吨),最高为100兆吨(一亿吨),但该资料认为1亿吨比较合适,原因很简单,沙皇炸弹的长度和直径能与波塞冬的弹头位置很相似。
似乎这个理由有点勉强哈,不过维基的编辑人员是带着色彩编辑这个词条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官方资料证实其这个当量,那么只要有理由的说法都可以被认为是合理范围,而一亿吨这个当量无疑非常震撼,因此成了各大媒体争相引用的对象。
沙皇炸弹的当量就是一亿吨,也是人类测试过的当量最高的氢弹,但其实在试爆时由于影响范围实在太大,很难找到一个影响范围内没有人类的的地区,因此只能减当量到5000万吨,选择了新地岛这个试爆地点。它的威力有多大,估计以下这几个数据说明下就足够了:
爆炸模式为空爆,引爆高度4200米,爆炸产生的火球半径达4600米,很快形成一个高达64千米、直径46千米的蘑菇云,爆炸威力实在太大,以至于闪光在1000千米外都可见,780千米外的窗户都被冲击波震碎,大气被电离,干扰无线电通信超过40分钟。
所以波塞冬鱼雷被称为“天启武器”是有原因的,普京在2018年3月1日确认了这种末日武器的存在,并且表示包括航母在内的目标都是“波塞冬核鱼雷”的打击目标,当然普京可能没好意思说沿海城市,而波塞冬核鱼雷的重要打击目标,除了航母这些高价值目标外还有沿海城市与军事基地港口等。
“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
别尔哥罗德号”是奥斯卡II级(北约指定)改进设计的核潜艇,奥斯卡II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达到了1.65万吨,长度达到了155米,而改进后的“别尔哥罗德号”则比奥斯卡II级还大一圈,其长度达到了184米,水下排水量达到了2.4万吨。
其改装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发射波塞冬核鱼雷,另一个则是携带帕尔图斯级小型潜艇,这种小型潜艇的排水量为300吨,长度为30米,动力系统同样为核反应堆,工作深度超过1200米,其目的是监听海底光缆,由于体型比较大,“别尔哥罗德号”只能携带一艘。
10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称,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将于近期对“波塞冬”核鱼雷进行测试,其区域可能是北冰洋。
不过到了10月5日,印媒《欧亚时报》却报道称“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将前往黑海测试,而《欧亚时报》引用的消息来源是英国的《泰晤士报》,其中有一句关键描述:
“that the Poseidon test could take place in the Black Sea closer to NATO member states.”(波塞冬试验可能在靠近北约成员国的黑海进行。)
不知道《泰晤士报》是智商不高还是黑俄罗斯人,这“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居然要跨越那么多海峡跑到黑海测试,然后土耳其把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封,“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就在黑海养鱼了,就算“波塞冬”的航程再远,也打不到黑海外面,这大毛脑子有问题吗?显然有问题的是《泰晤士报》的那位作者。
延伸阅读:500米海啸是个伪命题
波塞冬核鱼雷话题是10月初开始热络起来的,日媒到10月中了才下场,是不是有点晚了?另外所谓的500米海啸其实是不全面的,关于500米海啸有一个非常理想的要求,即在完美的环境下,比如足够深的海洋,足够光滑的海底地形,岸上平滑过渡,岸上无高山、丘陵以及无突出物,那么海啸确实可以深入内陆那么远。
但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核爆模型模拟,真正的破坏只能集中在海岸线5千米范围,因为距岸不远的位置爆炸,不是深度不够就是海底地形复杂,还有陆地地形等问题,其产生的海啸也没有500米高,影响范围更是大幅缩小,不过就算只有5000米,这影响也是很大的。
日媒对于核武比其他媒体要置身事外的体会要更深一些,但也不免被西媒所误导,在日媒以及《欧亚时报》以及《泰晤士报》的报道中错误是很多的,相信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却不想去纠正,各怀鬼胎可能就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05b69a4a05a1f2dedac2d886f5e7e1ca4547f14c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13d6749f183fc4bbba020fbe311de13216e7e3d7
以上内容为【500米海啸摧毁一切!日媒:美国无法对抗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 | AI海啸】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