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在中国的应用丨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应用
【人工智能能在中国的应用丨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应用】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浪潮汹涌,人工智能的场景化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是领航者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将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钥匙”。
《领航者》为此采访过中美两国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也深入到中国各地探访人工智能应用的初创企业,看看人工智能技术究竟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点击以下收看精彩视频)
领航名人馆
周剑
优必选科技创始人兼CEO
祝铭明
若琪创始人兼CEO
黄鼎隆
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1
优必选:周剑的“机器人爸爸”梦想
优必选的机器人走进大众视野,开始于2016年登上春晚。炫酷的机器人方阵“一跳而红”。
这些机器人背后的公司优必选科技是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最早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企业。
机器人已经存在很久了,现在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机器人结合,让机器人可以拥有“头脑” ——一是机器视觉,它可以看到人,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可以识别物体;二是语音功能,它可以听到人在讲什么,可以理解自然语言,然后处理。
优必选的创始人周剑一路在探索机器人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致力于把机器人带进我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
周剑从小就拥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喜欢思考未来,总是说他不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站在明天去思考问题。
他举例说,昨天的人会认为手机会成为我们的命根子不可思议。同理,今天的我们一样很难去想象未来在机器人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会对机器人有什么样的诉求和情感,机器人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未来三五十年人类大脑中会植入芯片
在周剑勾勒的未来中,将有三种“人”的存在,一是我们有血有肉的原装人类;二是人体内植入芯片的“加强版人类”;三则是同样拥有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百分百人造机器人。
周剑预言加强版人类会最先出现,乐观地估计也许就在三五十年之内,人类就会在头脑中植入芯片了。
周剑相信未来的人类能够更好的解决伦理道德的问题,毕竟我们今天的价值观、伦理观和100年前相比也是大相径庭的。人类肯定能够制定不同的法律来适应科技的进步,不能因为这些顾虑而不去推动时代的发展。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机器人会是未来一切大数据的入口
周剑深信机器人在未来会替代手机,成为一个未来终端的入口。毕竟人类和机器人会共同生活在一起,会信任彼此,人类会主动跟机器人互动,这个机器人每天得到的信息和数据才真叫大数据,而且这个数据的来源质量非常高,可以描绘出的用户画像越来越精准,结构化的数据将再服务于人类。以后机器人可能会变成最了解我们的人了,它会主动的去迎合我们的很多喜好,去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
想到那一天,周剑感到非常兴奋。而为了这个“梦想”,周剑几乎倾家荡产,每天焦虑,创业至今七八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在技术上和商业化、规模化量产上他都不甘心做中国第一,而是笃定自己能成为全球第一,积极打造“硬件 软件 服务 内容”类似于苹果商店那样的机器人生态圈。
2
祝铭明:打造最“懂你”的机器人
周剑的野心很大,希望创造出成为我们家庭、工作与生活不可分割一员的人形机器人。而也有人从训练人工智能的耳朵和视力开始,一步步推进。
在离深圳千里之外的杭州,祝铭明创办的若琪专注于语音交互领域的研发和产品,希望通过语音控制,利用人工智能打造一个“懂你”的陪伴型智能家庭机器人。若琪主打的智能音响,主要能实现三个功能:第一个是内容陪伴,比如说像音乐、有声书、儿童故事、新闻等,若琪能通过学习找到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第二个是智能家居,智能调控家庭配置,让生活更便利。预计在三五年内,大部分人就能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好处;第三个就是小助手,比如天气查询,日程安排提醒等。
对核心价值的理解,降低人与科技间的距离
祝铭明坚持说,科技公司要把科技关起来,因为“把科技做出来是一个难度,把科技关起来的难度比它还要高”。比如说,AR(增强现实)产品其实不少,但有趣的是大家展示的都是一个像未来科技的产品,但实际上,增强现实眼镜它本质上是一副眼镜,怎么样戴着它会更舒服、更漂亮、更自然、更能被接受,这个是他们更关注的问题。
祝铭明希望让科技变得有温度,打造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因为产品的本质是要质量、时尚跟友好,这样大家才愿意去拥有它,科技只是在背后支撑的东西。
从键盘输入、鼠标,到触摸屏、语音,人和机器的沟通方式,人和机器的关系,正在往更自然、多渠道的方向发展。若琪创始人祝铭明希望人和机器可以更友好、更自然地进行交互,机器开始懂人类,了解人类的习惯和需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内容和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整个社会已经完成了很多基本服务的架构,比如说像出行、订餐,家政服务,他们希望做的就是把这些服务更好地在新的智能产品上做好用户体验跟用户享受。
第一是人工智能能够更简单地让用户去获得这样的服务。第二是人工智能本身能帮助商家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说订餐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或者知道按照你过去的习惯,你今天可能更偏向于哪种食物。
通过语音科技,消费者可以做到,“所想即所得”。语音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目前人机交互最完备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未来,人机交互会把语音、视觉、显示都综合在一起。
在祝铭明看来,增强现实可能会是很长时间内的一个终极手段。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是独立的,“譬如说我跟你聊天,当我要看我的手机信息的时候,我跟你是割裂的”。但在未来,这两者将是融合的。“我在跟你聊天的时候,我的很多信息,比如说我在讲的主题,可能我的后面就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助手,帮我整理我的信息。而且我在看这些主题的时候,其实我不需要离开跟你的眼神交互”。祝铭明预测未来不会再有低头一族,因为数据生活跟现实生活会紧密融合在一起。人工智能会一直演进下去,有可能成为一个永久的交互方式。
3
黄鼎隆:把AI训练成各行各业的老师傅
当下,“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热,让人工智能变身商店收银员实现无人零售,是商品识别的一个重要的新应用场景,也是普罗大众可以真正与人工智能互动和享受科技带来的益处的机会。
码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鼎隆说,在未来,可能所有的超市、商店都能做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营业,而顾客只要推着推车,走过摄像头就可以知道买了哪些东西、要付多少钱了,排队结帐的麻烦将被科技解决。在店里面放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就像是一个可以永不休息的收银员一样去工作。
基于人工智能对商品的识别和传统的贴二维码、RFID技术最核心的区别就在于成本。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看见这个商品,可以知道这个是什么商品,这样就不用购买物料、增加人手去识别商品了。商品识别技术可以帮助零售行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黄鼎隆说,根据现在的技术,如果是拥有几万种商品这样规模的超市,他们可以在一周时间内把所有的商品都索引进来。而商品在购物车里的堆叠也可以通过增加摄像头、人力辅助来解决。
真正的人工智能要让传统行业更智能
码隆科技第一个研究的领域是服饰识别,人工智能让服装这个最传统的行业智能化起来。这也是黄鼎隆一向秉持的观点,“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在于去展示你自己有多智能,而在于你能不能让别人、让别的产业变得更智能。”
一件衣服,码隆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出颜色、款型、风格,可以找到同款或相似的款式。以往服装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时尚人士才能完成的事情,码隆科技让机器也学会了。现在作为一个“时尚设计师”的人工智能精准度已经相当高,达到了稍微超过一个专业时尚人士的水平。
从前了解潮流趋势的方法是组织专家去看时装周,去了巴黎、米兰、纽约之后,专家们再花时间去总结他们个人的感觉什么东西变得更流行。但码隆科技只要把时装周的100多万张照片输入商品识别系统,就可以把时装周上所有新的时装的属性识别出来,马上能得到一个量化的结果。比如说某种玫瑰红从8%提升到了15%,某种蕾丝元素从百分之几变到百分之几,用很快的速度就能把一个流行的趋势给识别出来,致使效率有上百倍的提升。
过去服装行业购买面料得去线下的市场亲自看和摸,但是码隆科技提供的面料识别技术让这个时间缩短为一瞬间,只要有照片,马上就能在数据库中找到面料。除了服饰之外,这个技术在家具、零售等其它行业也得到了应用。
码隆科技搭建的ProductAI人工智能商品识别平台致力于让人工智能像每个行业的专家一样看懂商品。黄鼎隆强调说这不是取代劳工,而是提升劳工的效率。
人类80%的信息获取都是通过视觉,且图片无分国界和语言,所以挖掘图片数据比文本数据更有价值。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能也会从文本转为以视觉为主。黄鼎隆相信,未来5到10年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一个交互平台的出现,也许是可穿戴设备,也许是AR(增强现实),也许是MR(混合现实),也许是机器人、无人机等等。但是视觉一定会成为主要的人机交互方式。
4
梦想和热爱驱动创业者前进
周剑,祝铭明和黄鼎隆,从这三位人工智能创业者身上,我们深深感到了梦想和热爱的力量。热爱一个事业就和爱一个人一样,是不需要讲道理和说原因的。
周剑的微信名叫机器人他爸,这是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多人认为他很狂妄,拥有很大的梦想,坚信机器人在未来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希望建立一个全球第一的机器人帝国。但他说他每天吃着盒饭,不图什么,就希望把机器人这块做透,真正可以使机器人服务好人。祝铭明每天9点钟起床,12点才离开公司,回到家还要写3个小时和工作完全无相关的代码,就是因为喜爱。黄鼎隆采访当天从早上做访问到1点多,饭也来不及吃,拿了个面包就赶往下一个会议,经常性忙碌得会整天忘了吃饭。他们愿意长期投入研究,争取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只是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维度。将人工智能从科幻片带入每个人的生活,需要这些逐梦者,无怨无悔、拼尽全力,一路向前!
11月17日-12月8日
《领航者》推出人工智能系列
每周日晚9点40分
凤凰卫视中文台
编辑:胡雪曼、陈炷晰、林梓
以上内容为【人工智能能在中国的应用丨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应用】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