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AI/人工智能

解除“第九个诅咒”的第九交响曲,居然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诅咒

人阅读 2023-09-24 09:31:59

【解除“第九个诅咒”的第九交响曲,居然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诅咒】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1824 年 5 月 27 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Ludwig van Beethoven ) 指挥了他的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最后一个乐章以辉煌的“欢乐颂”结束。人们热切期待他的第十交响曲——但他在完成之前于 1827 年去世。

在那场悲剧发生在他的前任身上几十年后,奥地利波西米亚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竭尽全力防止历史重演。据他的妻子阿尔玛说,他的宏伟计划是将他的第九交响曲命名为“Das Lied von der Erde”或“大地之歌”,而不是编号。这样一来,他的下一部交响曲将成为他的第 10 首交响曲,但改为第 9 首。

但尽管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巧妙,但马勒在 1911 年起草了他的第十交响曲的草图后仍然感染了致命的肺炎。

“第九交响曲”是古典音乐中流行的一种迷信说法,多位著名作曲家在写完第九交响曲后不久就去世了。贝多芬是第一个;据说英国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姆斯、奥地利音乐大师安东·布鲁克纳和捷克大师安东宁·德沃夏克也被所谓的诅咒击中。

马勒和贝多芬留下了他们第十交响曲的几个诱人蓝图。现在,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AI) 算法,以解除“第九诅咒”,完成这些经典大师的未竟之作。

AI 构图:一个起源故事

使用人工智能来完成人类作曲家的工作并不是一个新现象:算法作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 500 年。当时,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注意到了数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从 11 世纪到 14 世纪,Guido d'Arezzi和科隆的 Franco等音乐理论家建立了音乐符号的规则,例如单个音符、音高和节奏的时间值。这种标准化使西方作曲家能够发展出更复杂的作曲实践,充满了巴洛克、古典和浪漫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

由于数学和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古典音乐中决定音高、节奏和和声进行的规则也可以被人工智能编程和解释。这种算法分析模仿了人类创作古典音乐的过程,它以一个或几个主题或音乐理念的短语开始,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场时著名的“ dah-dah-dah- duh ”。然后作曲家将这些主题发展成更复杂的旋律和主题,将一首有凝聚力的音乐编织在一起。

巴赫到基础

根据博士 Hugo Flores 的说法,AI 组合遵循类似的工作流程。西北大学交互式音频实验室的学生。他的研究重点是机器学习、信号处理和音乐的交叉领域。弗洛雷斯举了一个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Johann Sebastian Bach ) 的风格创作康塔塔的例子:“我会将所有巴赫康塔塔都放在一种格式中,并使用这些例子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他告诉 Mental Floss。

就像人类作曲家开发一个主题一样,人工智能作曲的关键是让人工智能“根据之前的小节预测下一组音符或下一个小节,”他说。2019 年,Google Magenta和Google PAIR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它可以从两种旋律中创建巴赫风格的四声部和声。

同年,Ars Electronica Futurelab的高级研究员兼艺术家Ali Nikrang与布鲁克纳林茨管弦乐团首席指挥Markus Poschner合作,为“马勒未完成”项目完成了马勒的第十交响曲。Nikrang 的团队实施了MuseNet,这是一个采用各种音乐风格生成四分钟音乐作品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充实未完成的工作。

Nikrang 解释说,团队从第 10 交响曲的前 10 个音符开始——一个“不寻常的黑暗主题”,他在接受 Ars Electronica 采访时说——然后让 MuseNet 接管作曲。然而,MuseNet 生成的旋律“只能在钢琴上演奏,[团队] 不得不为大型管弦乐队手动编辑它。” 他们的配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大师蓝图的音乐相关内容,但在他们的案例中,“大师就是人工智能算法”。

征服大挑战

罗格斯大学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Ahmed Elgammal 教授在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方面做出了更加英勇的尝试。他带领Playform AI的计算机科学家团队克服完成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的巨大挑战。

创作一首交响乐涉及到许多要协调的部分和要遵循的规则。当贝多芬项目于 2019 年开始时,“当时可用的大多数 AI 无法在几秒钟内继续播放未完成的音乐,”Elgammal 在The Conversation 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幸运的是,贝多芬留下了 50 多幅草图,暗示了这首交响曲的全貌。尽管草图可以作为人工智能的优秀输入,但由于他的特殊笔迹,它们是零碎的,几乎无法辨认. 为了真正捕捉贝多芬作品的精髓,该团队还聘请了作曲家、音乐学家和音乐历史学家,打算教授人工智能“贝多芬的整个作品和他的创作过程,”Elgammal 写道。

他们历时两年多的努力,《贝多芬X》于2021年10月9日上映,同日在德国波恩全球首演。根据 Elgammal 的说法,虽然他的第五和第九交响曲的暗示散布在 AI 的作曲中,但不是贝多芬作曲专家的观众无法分辨贝多芬的乐句在哪里结束以及 AI 推断从哪里开始。

人类作曲家应该担心吗?

如果您是作曲家,则无需面对 AI 作曲的创新而烦恼。“你可以尝试完成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但单靠人工智能是无法填补空白的”,弗洛雷斯解释说,“因为贝多芬是根据他的日常经验写作的。”神经网络无法预测生活的细微差别会渗入作品中。

事实上,音乐创作充满了植根于作曲家生活经验的细微差别。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训练人工智能识别和模仿柴可夫斯基《1812 序曲》中的爆破炮。但 AI 不会知道那些炮声代表了俄罗斯人在1812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胜利。AI 也不会体验到炮声传到脊椎上的寒意。换言之,没有什么能真正复制和延续人类作曲家的生命和情感。

然而,由于人工智能音乐生成,音乐创作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帮助不是音乐家释放他们的创造力。Amper等平台允许用户通过 AI 创作具有定义长度、流派和乐器的免版税音乐。

尽管生成的音乐可能不像贝多芬和马勒的交响曲那样具有开创性,但这些创造性的出路打破了创作音乐的障碍,让新手免于阅读乐谱和学习乐器的恐惧。

像弗洛雷斯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家也在不断改进机器学习算法,以便 AI 能够更好地识别不同的乐器和音乐模式,同时让艺术家和音乐技术专家参与其中。“因为,毕竟,我们正在努力为艺术家制作工具,而不是取代艺术和设置,”他说。

除了第九个诅咒之外还有什么呢?人工智能赋予人类创造力。

以上内容为【解除“第九个诅咒”的第九交响曲,居然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诅咒】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