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能用pd-1免疫疗法费用多少|抗人工智能
【胰腺癌能用pd-1免疫疗法费用多少|抗人工智能】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英矽智能获悉,这家企业最近利用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研制出了抗肿瘤候选新药ISM4312A。其靶点由AI发现,分子结构也由AI设计,有望成为全球首创的DGKA(二酰基甘油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助力多种癌症的免疫治疗。
作为一家研发中心在上海的外资企业,英矽智能最近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意向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加速新药研发流程。“我很喜欢中国,我相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英矽智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说,“在上海研发团队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
扎沃洛科夫博士(左)与任峰博士合作研发新药。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英矽智能近年来布局了多条研发管线,覆盖肺纤维化、炎症、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去年至今,在人工智能平台的赋能下,公司已提名9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管线,已在中国和新西兰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SM4312A是这家企业最新的研发成果。项目负责人陆洪福博士介绍,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一辆汽车,它既有油门又有刹车。每种免疫细胞的独特受体就像油门,可以与外来抗原结合,激活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好比免疫系统的刹车,能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防止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损伤。
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由于T细胞的“刹车”(如PD-1)被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如PD-L1)强行结合,抑制了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制动了抗肿瘤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释放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刹车”,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效应,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疗法没有响应的患者比例很高。比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肝癌、尿路上皮癌等实体瘤,单药治疗的应答率仅为10%—35%,而且会产生耐药问题。
为此,英矽智能选择针对DGKA研发抗肿瘤新药,因为在PD-1抗体介导的肿瘤治疗中,DGKA可调控T细胞失能,破解PD-1抗体造成的耐药性问题。
英矽智能的端到端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
在Pharma.AI平台的AI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支持下,研发团队开始筛选可提高药效的新靶点。他们运用4个RNAseq(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和2个单细胞RNAseq数据集,计算结果显示,DGKA抑制剂可以克服PD-1抗体的耐药性,扩大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答患者群体。在设计和评估了一系列化合物后,研发团队在15个月内提名ISM4312A为临床前候选药物。这种“人工智能制药”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发现模式。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利用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平台,发现能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疗效的新策略,DGKA就是在这种实践中发现的有望与PD-1抗体联用的靶点。”据介绍,这款DGKA小分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在多个小鼠癌症模型中表现出与PD-1抗体联用的协同效应。目前,公司正在推动ISM4312A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期待进一步验证它的抗肿瘤疗效。
栏目主编:黄海华
以上内容为【胰腺癌能用pd-1免疫疗法费用多少|抗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