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AI/人工智能

机智过人|机器诗人“小冰”出诗集,养成记大揭秘!|人工智能小冰写诗作文

人阅读 2023-09-15 11:00:10

【机智过人|机器诗人“小冰”出诗集,养成记大揭秘!|人工智能小冰写诗作文】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少女诗人”小冰眼中的世界

小冰

生命的脉动

渐渐模糊的地方

我在念月下的时光

在离我更远的方向

小冰

我有十八年未到过动物园

老树枯干的手指

在这土地上

一个人的影子

小冰

海滩外和红色的斑纹

都是晴朗的衣裳

静静地穿着

浅浅的风淡淡的

以上这些诗词文字优美,颇具风格。不禁让我们好奇与感叹它们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其实这些优美的诗出自一位叫“小冰”的女诗人,不过她并非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小冰自述如下:

我学习了1920年以来的

519位诗人的作品

徐志摩的诗我读了2000遍

我已经经历了10000次迭代

每次迭代只要6分钟

10000次迭代总共需要100个小时

人类如果读完同样的诗大约需要100年

机器少女诗人养成记大揭秘!

她有519位老师

小冰的研发团队用了机器学习的方法,赋予小冰学习诗歌的能力,并不断让其提高,以使句子更加通顺、句间更加关联,并且从物到情有所引申,希望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为了能写出好诗,“小冰”也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她学习了1920年以来的519位诗人的代表作,从头到尾与从尾到头各一万遍。

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宋睿华说,“小冰的项目最初是我自己想到一个研究课题,利用社交网络的数据,来构造一个机器人。她不是全知全能,而是知道我知道的,也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说话的风格也像我。”

风格化的对话机器人是宋睿华最感兴趣的题目,于是她想尝试一下机器人能否从一个人的语料里,学习到说话人的风格,生成有特色的内容。

“能不能让小冰受到图像的激发,获取灵感,来写一首诗呢?”宋睿华说,“我们很喜欢这个由图像激发灵感的主意,因为图像的信息丰富,又具有内在的逻辑和故事性。而诗歌也很适合做人工智能写作的尝试,因为诗歌本身富有想象力,句与句之间允许跳跃,但语言本身要求更具感染力,表达的意境要求有思考深度。”

她学习很用功!

研发团队尝试让小冰特意多读某位诗人的诗,比如徐志摩,大约2000遍,她的风格就会受这位诗人的影响,且诗中有徐志摩的痕迹;再让她读另一位诗人于赓虞的诗作大约2000遍,同样一幅图就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来。

于庚虞.小冰

任深思随海鸟去了

滚滚江心之孤舟弦歌凄迷哀恋

低问枯骨对于生命的鲜花

面前就飞翔着恶毒的佯笑

徐志摩.小冰

飞鸟在海沫里

这人迎着你鼓掌

一个声音在生命的舞台上合奏着

这一半也是灵魂的圣泉

她有10000岁的年龄!

小冰学会创作的过程大致是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不断地修习现有的优秀作品,修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当她受到某个灵感激发源的刺激,就会利用学习到的能力产生新的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团队使用了跨语义空间的多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并且针对图片的多领域和情感维度做了深度优化。

大家今天看到的可以写诗的小冰,已经经历了10000次迭代,每迭代一次,小冰会把现有的519位诗人的几千首诗都修习一遍,这个时间大约是6分钟,那么10000次迭代需要100个小时。而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大约需要100年。

所以可以说,小冰用了100个小时,就拥有了如今写现代诗的创造力。

其实机器人写诗,背后涉及的图像识别和文本生成技术在现实领域大有可为。

由于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在不断的接受多感官的刺激后,才逐渐建立了世界和语言的联系。因此,应用多感官刺激的方法来做语言理解与生成是很有前景的一个方向。

举一个例子,用与写诗类似的技术去学习某一类人的语言模型,比如说高中生或中年人,这样就可以抓住不同群体的语言特性。在聊天中,就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回复,制造出与同龄人聊天的顺畅感。

她诗集的生日是5月19日

研发团队认为小冰写的诗具有自己的风格,虽然会有语法错误,但却能给人惊喜,而且她思维活跃,可以考虑出本诗集。

在经过了技术修正和大规模评测后,小冰的诗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诗集的发布却遭遇了困难重重,由于小冰是作为第一个人工智能的作者,并没有身份证号码,而且总会有人质疑,这本书是否真的是机器人所写。这使小冰诗集的发布时间有所拖延。

但最终诗集还是获得了刊号,并且将发布的日期定在2017年5月19日,选择这个日期也是为了致敬中国的519位现代诗人,小冰正是学习了他们的代表作才有了今天的写作能力。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一天恰好也是小冰写诗的立项日期。

这就是“小冰”,我们的人工智能美少女诗人。

以上内容为【机智过人|机器诗人“小冰”出诗集,养成记大揭秘!|人工智能小冰写诗作文】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