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人工智能演讲视频丨撒贝宁人工智能完整视频
【撒贝宁人工智能演讲视频丨撒贝宁人工智能完整视频】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妈妈,人为什么有10根手指,而不是11根?”
“妈妈,蜘蛛为何不会被自己的网黏住?”
“妈妈,为什么手指泡水后会起皱?”
“妈妈,猫从高处摔下为什么不会死?”
“妈妈,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忽然发现,孩子变成了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各种古怪的脑洞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孩子们各种的“奇葩”问题,家长感觉自己的智慧已经到达了巅峰,身体已经被掏空!
就连岳云鹏夫妇,面对闺女每天不停地发问,也直呼招架不住!妻子表示被孩子问得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做过一项统计,妈妈们一天要被孩子问将近300个问题,平均每小时被提问多达23次!特别是到了4岁,一天会提问390个问题。
看到这这组数字,你是不是感到生无可恋!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
“渴望知识的孩子,会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是什么?——每一个能满足孩子的答案,就给孩子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儿童分别地从各方面学到语言,把它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媒介。”
孩子的不断发问,说明孩子开始主动观察世界,积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说明孩子的求知欲进入了一个爆炸的阶段,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能力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引导,孩子的各种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知识面得到拓展,甚至会引发出孩子对某类学科的兴趣和天分!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2018年12月30日,央视《机智过人》的舞台上,8岁的小学生赵一舟,用一套依据编程思维而设计的人工智能狗表情识别系统,征服了全场的观众。
而这个小发明的动力,就源于赵一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为什么我们家狗狗不会流眼泪”、“狗狗也会伤心难过吗”、“为什么我看不出它的情绪”?
一连串的问题,让赵一舟妈妈哭笑不得,她试着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最终赵一舟发明了这套狗表情识别系统。
主持人撒贝宁忍不住惊呼:“取代我们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下一代!”
正是妈妈的引导,才激发了赵一舟的探索欲,从而引发了动手能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父母对于孩子问“为什么”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思维走向。你的每一次反应和回答,都在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是面对孩子的“连环发问”,家长也难免招架不住。这时家长如果说“不知道,别烦我”搪塞孩子,敷衍了事,孩子就会慢慢失去探索的欲望,失去求之的好奇心,所以面对不懂的问题,家长反而应该带着孩子一同寻找答案,一起学习科学。
一提到科学,很多家长会认为太高大尚!太高深了!其实不然。生活中的一切都和科学有关:
物体下落是万有引力;
行驶的汽车停下,人会向前倒是惯性;
湿的衣服会干,是蒸发现象;
烧水水会开,是沸腾现象;
冬天结冰,是凝固现象......
你看,科学是不是无处不在!说到科学,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儿童科学教育,2017年,我国教育部修改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原本三年级才上的科学课,调整到一年级开始学。
科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和“语数外”一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翻一翻小学的科学书,早已经涵盖了气象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毫无疑问,儿童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教育的潮流,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孩子未来的第一竞争力。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发现, 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越强,就越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思维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可以引发孩子多观察,和主动思考。
当孩子接触科学时,所进行的探索、研究、探讨、感受等一系列活动,都会充分地调动孩子的逻辑思维力、空间架构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判断能力等多元化智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很到的好处。
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科学知识的科普,2018年,国家引进了世界最好的青少年科普杂志《How it works》,中文名《万物》。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杂志《环球科学》的青少年版!
1、全球顶级的青少年科普杂志,164 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当年,杨振宁教授回国时,国家问他有什么书可以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杨振宁想都没想,就推荐《环球科学》杂志。
这本书有174年的历史,曾有164 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在全球15个国家出版发行,全球拥有350万读者、900万网站用户,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等科学大牛都是它的忠粉。
164 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
《环球科学》的青少年美版《How it works》在美国,陪伴了数代孩子的成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定一本。
在美国,陪伴了数代孩子的成长
作为《How it works》中文版本的《万物》,使用的就是《环球科学》杂志的编辑团队,其科学素养和编辑水平是国内均属一流。
2、最前沿的内容、横跨七大学科,对标小学科学课和中学数理化同步全球最新最前沿的科学资讯,横跨七大学科,内容涵盖时下最前沿科学领域:环境生态、技术、工程机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生物医学,链接万物背后的完整科学。
横跨七大学科,对标小学科学课和中学数理化
对标中小学课本中的理工科知识点,为孩子展示完整、前沿的科技新知识,帮助孩子形成知识图谱,让孩子在阅读中塑造科学的全局观,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无人机送货虽然在国内目前还没有。而亚马逊早在2016年12月首次在英国完成无人机送货。从下单到收货,仅需 30 分钟!
无人机送快递的优点和缺点,杂志中都有科学严谨的解析。整整 6 页,都是讲无人机这一个话题,可见信息量有多足。
信息量大
最新的12月刊中,还拆解了华为Mate20X 5G版手机。
拆解详细
国家重点引进的《万物》,就是这样一本让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科普杂志!
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即有深度,又有广度
3、震撼的三维视觉效果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Stephen Biesty)等世界一流艺术家,加上全球一流的三维制图团队。每一期都为孩子们呈现超过100幅的科学图解和高水准的三维视觉。
震撼的三维视觉效果
科学家团队精心构思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逻辑,被层层“拆解”,直达内部,让孩子更了解细节构造,了解科学机理,易懂又好记。
每期随刊赠送的万物大海报,都是让孩子爱不释手的收藏。
震撼的三维视觉效果
4、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的科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说过“如果你要掌握一个复杂的概念,那么你要试着把它讲给一个5岁的孩子听。”
《万物》的编辑理念,就是让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
孩子来说,“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比“光的色散”更容易理解;“战斗机能飞多高”比“伯努利方程”更酷。
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
孩子需要的是看到、是听到,是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万物将世界铺陈于孩子眼前,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里汇集了最酷的高科技名词,AI医生、两栖发动机、超级对撞机......却用最直观、通俗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万物》打破思维边界,鼓励孩子辩证的分析与思考。比如,在《未来海上城市》一文中,科学家不仅提出了海上移民的大胆构想。
还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分析海上生活的利与弊,海上城市可能给地球带来的灾害,高昂成本面临的挑战,启发孩子建立科学思维模型。
鼓励孩子辩证的分析与思考
6、用耳朵听科学2020年万物还解锁了全新的“阅读”方式,赠送价值138元的50集《万物有科学》音频和 20 集《万物冷知识问答》音频,上学路上、睡觉前、旅行途中。随时随地几分钟,和科学来一场温馨的对话。
赠送音频
国家已经意识到在未来是科技的时代,拥有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孩子将更具有竞争力。所以引进这套杂志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培养孩子的前瞻性和大局观。。
这样的一套书,内容丰富有价值,既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让孩子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帮助孩子提高综合素养,构建知识体系,放大格局,塑造完善孩子的世界观。
我相信,拿回家,孩子一眼就会爱上,放下手中的ipad,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放下手中的ipad,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数不清的好评
《万物》2020年现在开始征订了,一年仅需298元,一天不到1元,即可获得
① 原价360元的《万物》杂志一年12期
②送50集科普故事音频集
③ 送20集的万物冷知识音频集
此外,现在团购2020年《万物》,额外获赠一本2019年的《环球科学》杂志!
订阅后,2020年的每月15号左右,您就能收到一本让孩子痴迷的《万物》杂志。
5岁以上儿童,小学生,中学生都可以阅读
一本杰出的科普杂志,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还会提高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帮助孩子建立更大的格局!
点下面的链接参团订阅,让孩子感受到知识带来的愉悦吧!(5岁以上儿童、小学生、中学生都可以阅读)
以上内容为【撒贝宁人工智能演讲视频丨撒贝宁人工智能完整视频】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