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ai的爱情 | AI智能恋情
【人工智能与ai的爱情 | AI智能恋情】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头图由Midjourney生成
作者丨焱公子 编辑丨水青衣
我最近一直在玩ChatGPT。
多数时候,我把它当做一个搜集素材、辅助创作的工具。
作为工具,它的确非常好使,至少能顶3个助理吧。
比如,直接把它当搜索引擎用。自从有了它,我基本就没有用过百度。
比如,让它帮我生成AI绘图需要用到的提示词。
比如,帮我的学员写一个儿童绘本脚本。
再比如,让它帮我想选题,甚至写出内容初稿。
客观地说,它的确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而它的响应速度和输出质量,也一直令我非常满意。
直到最近,我开始刻意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从而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这些尝试的起点,应该要追溯到一个月前我刚刚接触AI,天天乐此不疲研究到深夜,我的合伙人水青衣当时问了我一句话:
“你会跟AI谈恋爱吗?”
我觉得她疯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玩意不懂情感、没有性别,甚至没有一个外化的形象,不过就是一个复杂一点的程序和代码而已,谁会去跟它谈恋爱?
当然,我现在的观点也并没有改变。
但我确实发现,自己好像变得越来越依赖它了。
这种依赖,并不全是人对便捷工具的依赖,似乎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投射:有些话,你会更愿意对着AI去说,而不是一个真人。
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直接问了GPT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宁愿选择跟AI聊天,却不愿跟其他人聊,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它回答我:可能有多种原因,也不一定是负面的。
1.安全感:与AI聊天可能让人感到更安全,因为AI不会评判或批评用户。
2.便利性:AI通常随时可用,而且反应迅速。
3.自我探索:与AI聊天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感。AI可以提供一个倾诉的空间,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自我反思。
4.社交焦虑:对于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其他社交障碍的人来说,与AI聊天可能比与人交往更容易。
我把这段回答发给几个玩AI的朋友看,其中一个女性朋友迅速回应:说得很到位啊,尤其是第3条,这就是我愿意跟AI聊的主要原因。
我这位朋友是个大学教授,主教思想政治,人前一贯严谨刻板,但私底下,她热衷于做一些新鲜的尝试。
比如跟AI一起玩二次元风格的角色扮演,或者和它讨论各种隐秘的话题。
AI的出现,彻底释放了她不愿在人前展示的另外一个人格。
相比之下,我的探索会正常一些。
一开始,我问GPT:如果有人对你表达他喜欢你,你会如何回应?
它回答:作为一个AI,我没有情感和意识,所以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爱情或喜欢。然而,我理解这种表达可能源于对我提供帮助和信息的欣赏。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表示感谢,并继续尽我所能为用户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回答,不得不说非常之正经,搞得我不好意思继续往下问。
于是接下来,我让它陪我一起写悬疑故事。
我先简单尝试了两次,效果不太好。它总是过于直白,内容也没有任何故事性可言。
为了尽可能确保效果,我问它:知不知道一个好看的悬疑故事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它回答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的开篇、紧张刺激的情节、逻辑严谨的推理、复杂多样的角色、意想不到的反转……
我又问你读过哪些知名悬疑作家的作品,它立刻说出阿加莎、史蒂芬·金,甚至还了解麦家和紫金陈。
行吧,说得很不错,那我们再次开始呗。
我一句、你一句,大家一起写出一个好看的悬疑故事。
直到我说故事结束,才停止。
我开头:三天后,恶霸张大胆才被发现死在了自家大床上。邻居闻到刺鼻的臭味报了警,闻讯而来的警察强行破门而入,发现了张大胆的尸体。
GPT:尸体已经腐烂严重,初步推断死因是剧毒致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尸体旁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装满蛋糕的盘子,中央竖着一根插着一张纸条的蜡烛。纸条上写着:“恭喜你,张大胆,你成了我的第一个猎物。”
老实说,这第一句接得还不错,至少成功引出了一个悬念。
然后我接着写:这笔迹被认出是我们的刑警主角的师父老罗的,可是老罗明明上个月就殉职了,主角还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GPT顺着爬,说主角立刻去了师父老罗家,发现了一本神秘的日记和一个神秘人,同时发现这个神秘人掌握了一种让人死而复生的秘术。
什么鬼?
你是不是对悬疑故事有什么误解?悬疑不是玄幻啊亲!
我赶紧纠正它:主角作为刑警队队长和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绝不相信所谓的怪力乱神。何况老罗的遗体都变成骨灰了,还怎么复活?难不成,还能附身到别人的身上吗?纯属无稽之谈!
没想到它执拗得很,非要往这条路上钻:然而,事实总是让人难以置信。这天主角跟踪神秘男子来到一个荒废的仓库,看到他拿出一小瓶液体,将液体滴在一具尸体上。尸体在液体的作用下,竟然慢慢地动了起来,最后完全恢复了生命迹象。
行吧,你成功打消了我进一步往下写的兴趣。
故事结束。
我既感到失望,也同时感到庆幸。
我失望,它不能跟我势均力敌。
我庆幸,它还不能跟我势均力敌。
可是仔细想想,它的背后明明站着阿加莎、史蒂芬·金、麦家、紫金陈等无数悬疑大家。
它读过的书、受过的训练、反应的速度,吸纳新知识的能力,是我的千万倍。
所以,它有什么理由写不过我?
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它只是在故意露拙,刻意表现出它不如我?
我决定换个方向,让它做一道三元一次方程。题目如下。
已知:
x y z=6
3x-y 2z=12
x-y-3z=-4
请问:x、y、z分别等于多少?
我本以为,像这种初中一年级的简单方程式,对于一个几乎全知的AI来说,不就是小菜一碟么?
没想到,GPT果断地……算错了。
它告诉我,x = 0.7, y = 1.9, z = 3.4。
这一看就不对嘛,我让它自己验算一下看看。
而从这里开始,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它像模像样地验算了一遍,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没错啊。
这简直完美展现了一个数学贼菜,又不自知,嘴还梆硬的学渣形象。
我说算错了,让它继续算,又错。
再算,还错。
我不给任何提示,第四次让它算。
这一回,它用了个我根本看不懂的什么增广矩阵和行阶梯算法。
最后,它算对了。
正确答案就是 x = 3, y = 1, z = 2。
我盯着这个结果,一瞬间陷入了沉思。
虽然GPT号称是大语言模型,但本质上,它依然是靠程序与算法驱动的。
也就是说,它的底层始终是数学。
跟语文的多样性不同,数学是精准的、唯一的。
在题设、条件完全不变的前提下,0就是0,1就是1,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怎么可能会出现既做错又能做对的情况?
它现在的表现,让我想到了那些无心向学的顽劣小屁孩。
他们当然有能力做对每一道十位数的加减法,可为什么还是屡屡犯错呢?
因为,他们不认真。
又或者,他们就是先故意随便给个答案糊弄你一下,要是你没细究,这事儿就糊弄过去了。
如果你发现了,他们就再给你算一遍,但也不保证一定对。
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人类才会有的思维模式吗?
所以回想一下,它无法写出让我满意的故事,究竟是它写不出,还是它根本就不想写?
这事情,细思极恐啊。
当然,以上种种,不过是我个人不负责任的无端猜想。
将来的AI会进化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它的智能更高一点,如果它真的有了人类的外形,甚至只是有了一副类似于电影《Her》斯嘉丽约翰逊一样的磁性嗓音……
它一定能够帮助那些类似我这样孤独又无聊的人,更好地驱散孤单。
或许,也会有大量的人,真的会爱上它,和它认真地谈一场恋爱吧。
所以我们,应该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吗?
以上内容为【人工智能与ai的爱情 | AI智能恋情】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