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良寻酒记 | ai小苹果
【冯德良寻酒记 | ai小苹果】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冯德良: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单县作家协会会员,退休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农民出身,干过临时工,当过兵,后来成了“孩子王”,诗歌、散文、寓言偶见于报刊杂志。
小苹果
文/冯德良
曾几何时,一首《小苹果》歌曲,因为适合老少通吃,一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到处也都能听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到处都是“火火火火火……”无论是城市里的广场上,还是农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每到夜晚也到处都有“舞迷”,伴随这首歌的旋律扭动着腰肢和屁股。不喜,咱也不喷,虽说觉得这首歌非常没有营养,也有些不顺耳朵,还是感谢它——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会让我想到一些和苹果相关的人、相干的事、关联的情!
苹果现如今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一种水果,是我们国家种植最为广泛、产量最高的果品。苹果的颜色多为青、黄、棕色和红色,当然也有其他。根据品种的不同,苹果的口感或者鲜脆爽口,或者味道甘甜,有的甜中带酸,有的酸中带甜,还有的开始脆甜,放上几天香味儿愈加浓郁,口感变得面甜——一些牙齿跑气漏风的老人最喜爱这个品种。
苹果的寓意很多,它象征着平平安安,包含着珍重、保重祝福,在探视病人的时候,除了其它礼品外,再带上几只苹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六个或者十二个,有祝愿对方早日康复、平安的寓意。当然,有些地方是不能带苹果去看望病人的——“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吗。在洋节“平安夜”,苹果也经常会被当做一种礼品相互馈赠,就连我们微信、QQ聊天时,也经常会用到苹果的表情图片,苹果电脑公司那个logo图片,不也是一个被上帝(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人工智能先驱艾伦·图林)咬了一口的苹果么?
苹果据说是从清朝开始传进我们国家的,山东烟台是最早开始栽植苹果的地方,因土壤、气候、光照等条件极为适宜苹果的成长,便有了驰名中外的烟台苹果。后来其他地区从烟台引进苗木,这样苹果就在我国北方地区繁衍开来。经过改良和培育现在我们国家便有了数以百计的苹果品种。
我最早知道并记住苹果品种名字的,是一种叫做“小国光”的苹果。我们的队长要回家探亲,想带一些苹果回去让老人和妻儿品尝,当然也许会分发给四邻。虽说我们驻地崂山和他家乡胶县(现在的胶州市)并不太远,可他们那边盛产胶州大白菜,苹果也算作稀罕之物。于是,礼拜天便让我们陪伴他去了离营房七八里地的果园。
我们、果农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过了斤称,付过了钱,才待要走,却被老乡扯住了军装,非要让我们品尝一下他的果实,我们从自己筐中各自取了一个,却被他“粗暴的”打掉了,另外递给了我们每人一个,并说,他知道部队的纪律,但是我们帮他摘了苹果,扯平了。最后,与其说大家是被老乡的热情打败了,还不如说我们抗拒不了苹果对我们的诱惑,在队长点头之后,相视一笑,只好拿起了玲珑的苹果,还没入口,那香味儿就让人馋涎欲滴了,刚“文质彬彬”地咬了那么一小口,一种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就占据了我舌尖上所有的味蕾!没想到这种个头不大,品相不好似乎还有些疙疙瘩瘩的小苹果竟然这么爽口、美味。
也许没人会相信,两个苹果曾经让我泪目。
当兵那会儿,一些电影刚刚解禁,其中就包括《上甘岭》,电影描写了一场最终决定朝鲜战局走势的阵地争夺战。我们志愿军依托坑道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恼羞成怒的美军对上甘岭两个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山头狂轰滥炸,致使山头被削去两米之多。
坚守坑道内的部队生活条件变得极为恶劣,粮食和饮水已经消耗殆尽。据说当时的十五军曾向朝鲜老乡采购了八万斤苹果,军长秦基伟将军曾宣布,谁能送一筐苹果进入上甘岭坑道,就给谁记二等功!然而,这八万斤苹果最终送进坑道里仅只有一个(电影导演为了美好愿望,把苹果变成了两个),在平时,一个人也许只能吃它几个,这会儿,坑道里的官兵们能一口气吃它十个八个,十个十几个!可是最终,这两个小小的苹果,却被七八个人整整传了、转了三圈才吃完。看到这里,一瞬间,我泪眼蒙眬......
现在,苹果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苹果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乡村集市街道上、超市里柜台上苹果摆得满满的,只要你兜里有些散碎银子,就可以买点品尝。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苹果可算作一种奢侈品,能吃上苹果的,多半是“国家干部”、有钱人。咱呀咱们老百姓,只是盼望着、眼巴巴的盼着。我们县有一片国营园艺场,曾栽植了许多苹果树,那些时候如果谁家和园艺场有关系,或者女儿在那儿找的婆家,这家人在人前说话时的口气就会牛掰得很。
我们团也有一个不大的苹果园,大概也就几十棵果树,用铁丝网围着。记得好像也不是优良品种,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果树进行管理,追肥、剪枝、打药也难以到位,挂果也就稀稀拉拉的,成熟了,摘下来各个分队分那么一点。我们单位本身人员很少,当然也就分不多。记得有那么一次,我们队长见我就从团里领回来那么一点苹果,原本很黑的脸更加黑了,非要我再送回去,送哪去?这次我抗命了,反正路上我没偷吃一个,爱谁谁。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新兵时不敢,成了老兵后,在苹果快要成熟的时日,我们也就围着苹果园转悠得勤了,遇到新兵站岗,或者“有机可乘”,我们总会想方设法顺走一个两个。首长们看见了,对于我们这些眼熟面花的机关老兵,一时也难拿什么军法军规处罚,当然,我们会尽量正面避开。孔乙己老师说过“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我们摘苹果,不能算偷,当兵的,吃自家团里的苹果,能算偷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苹果树大面积地栽植,管理水平的提高、套袋技术的推广,产量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好转,吃苹果已是极为平常的事了。夸张一点,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人正在吃苹果,还会经常看到有人在电视上带货“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在退伍以后的这几十年里,我也吃过很多苹果,也品尝过诸如红富士、黄元帅、青香蕉等许多精品苹果,甚至还吃过诸如美国蛇果一类的外国品种,可总吃不出从团苹果园里我们顺出来的,那小小的、青青的苹果的经典老味道来了......
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多,
我们的生活——火火火火火!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为【冯德良寻酒记 | ai小苹果】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