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AI/人工智能

在两会上被提到的《最强大脑》,给人工智能带来了什么?|决战人工智能密码

人阅读 2023-06-23 13:56:00

【在两会上被提到的《最强大脑》,给人工智能带来了什么?|决战人工智能密码】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如同作家凯文·凯利在《失控》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关于天然与造物的联姻。”新一轮的关于“人工智能vs人类大脑究竟胜负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讨论则来自一个周五的夜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四季引入的“人机大战”形式,人工智能“小度”为人类带来了极大挑战……无论当下的胜负结果被如何解读,对这场人机之战的热议都将会持续很久。

2017年新年伊始,当“小度”在《最强大脑》与人类的对决中拿下两胜一平、未尝败绩、获得晋级脑王赛的资格时,一篇题为《“人机大战”胜负并不重要,最终目的是让技术服务于人》的文章在网上获得热传。直到现在,这篇文章提到的有关人机大战、人工智能的热议还在持续,人工智能也成为了两会中的一大热点话题。

3月11日下午15时,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领导在回应记者有关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的问题时,特别提到《最强大脑》:“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有几位最强选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从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到引爆人工智能话题,《最强大脑》在这个开年之春,连续成为舆论关注热点,标志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不只是在文化上,还延展到科技圈,兑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宗旨。

《最强大脑》引爆“人工智能”

1997年,IBM的超级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名家卡斯帕罗夫;2006年,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同时对战5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并获胜……

“从2016年到2017年初,人工智能(AI)的声量正不断增加,阿尔法狗在棋场上大杀四方,各种关于AI题材的新影视作品也更加受到人们亲睐。科技朋克(cyber-punk)风格主导的一系列作品,《机械姬》《西部世界》乃至漫威宇宙中的人工智能元素都受到追捧。”《“人机大战”胜负并不重要,最终目的是让技术服务于人》一文以如此开篇引出《最强大脑》第四季的“人机大战”。

事实上,第四季里的人工智能“小度”,并非《最强大脑》第一次人机大战的主角——2016年6月30日,蚂蚁金服技术团队研发出的人工智能“蚂可”(Mark),凭借其超越人类的生物识别能力,与《最强大脑》著名的参赛选手“鬼才之眼”王昱珩进行人脸识别的PK:作为人脸测试样本的是近50名网红美女,有着相似的面庞和五官,评委会随机选中其中的一位,选手们要在数百张照片中选出这一位。

蚂蚁金服高调展示人脸识别技术的背后,有着为该技术的金融应用造势的动机,比如刷脸服务、取代密码和手机校验码等,对人脸识别技术要求颇高。而“蚂可”的人类对手王昱珩有着超越常人的观察力,曾在《最强大脑》的节目中从同质、同量、同水源的520杯水中轻松挑选出评审选中的一杯水,被尊称为“水哥”。

谁会获胜?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这一对决旋即引起文化界、科技界、传媒界等多方轰动。最终,王昱珩战胜“蚂可”,为人类扳回一局。

半年之后,人工智能再战《最强大脑》,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百度的智能机器人“小度”。

相较于“蚂可”,“小度”有着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小度”在跨年龄人脸识别任务上,以3比2的比分险胜“最强大脑”代表王峰。双方要根据嘉宾章子怡从20张蜜蜂少女队成员童年照中挑出的3张高难度照片,通过动态录像表演将所选童年照和在场的成年少女向匹配;还要观察一位30岁以上的观众,随后将他从30张小学集体照中找出。

有人将这场比赛称为“中国电视史上首次人机对战”的比赛。对于这场险胜的意义,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说,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也只能理解人脑运作机制的一部分,百度人工智能算法参考人脑较少,更多基于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百度方面希望“小度”通过与“最强大脑”们的决战,迅速提升自己的智能。

此次“小度”的人类对手中还有王昱珩:比赛在黑暗模糊的环境下,模拟盗贼晚上偷东西被监控拍到,看看双方能不能通过模糊的影像,在30个人中识别出“盗贼”。

虽然王昱珩惨败给“小度”,但已经让人工智能学会了更多。而通过《最强大脑》强大的影响力,人工智能也深入更多人的头脑中。

科技部门领导关注背后

《最强大脑》第四季人机大战结束不久,3月11日,在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与措施时,特别提到《最强大脑》的人机大战:“我们的企业也很给力,大家看到了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他们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大家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有几位最强选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广泛关注,AlphaGo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很快发展,它将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企业层面,谷歌、微软、Facebook、百度等国内外科技企业巨头纷纷加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政府层面,英美等国家在2016年纷纷发布了各自的人工智能政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得不说,《最强大脑》引入人工智能“小度”,又一次踏准了国家政策,踏准了科技发展方向。

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落地年。2017年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术,其中的“刷脸支付”一项,代表公司主要即为百度等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

制造“小度”的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主任林元庆表示,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在2016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百度花了很多力量在研发和推广该技术。在林元庆看来,“小度”在《最强大脑》图像识别环节3:2战胜人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林元庆介绍说,作为百度图像识别的核心技术,百度人脸识别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对比、人脸查找,并已应用于百度魔图、百度网盘、百度识图等产品中。“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应用,人脸识别只是其中一个模块。”在他看来,未来身份认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认证,“人就直接走。”

2016年,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浙江乌镇景区的游客“刷脸”通行系统。林元庆透露,2017年,全国至少会有100个4A、5A级旅游景区启用百度人脸识别系统。除了景区、地铁、写字楼等的闸机系统,林元庆还说,百度还确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另三大落地方向:1.火车站、机场等交通领域;2.保险、银行等金融系统;3.手机,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指纹一样代替键盘。

在2017年1月5日《最强大脑》第四季首场比赛的看片会上,林元庆表示,截至2016年9月,在人脸识别测试集上,百度已经将错误率降到2.3%。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小度”目前不能完全明白人类的思想,要向王峰、王昱珩等名人堂顶级大脑学习,更好服务人类。

《最强大脑》“有所作为”

从人机大战回看,可以发现从一开始,《最强大脑》的节目方就没有把这档节目当成一个普通的综艺节目,而是注入了使命感,特别是宣传科学的使命,正如节目口号所说的那样,让科学流行起来。

早在2014年3月17日,《中国青年报》就以《最强大脑“让科学流行起来”》为题报道说,《最强大脑》火了,捧红了“找茬王”郑才千、“中国雨人”周玮、“蛋叔”李勇等一批“最强大脑”。事实上,这批“最强大脑”不仅成了明星,也将成为中国脑科学研究的样本,同时成立的“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已有300人被纳入其中。

当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卫东看完《最强大脑》节目组发来的策划案和已经找到的几十名选手的资料后,“就觉得非常震撼,这一定是要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做的事。”

和李卫东一样,《最强大脑》节目背后有20多名中科院院士、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包括来自脑科学、生物学、运动神经学专业的院士、教授、长江学者以及国外的十几位来自耶鲁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专家团队并不是挂名的顾问,而是从前期策划到选人,从项目确定到如何评判,全程参与节目。

“要强调科学,就必须有科学体系。”设计节目背后的科学体系,便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嘉的任务。当时历时半年,他确定了一套评估方案:对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要先运用Cattell-Horn-Carroll(CHC)智力模型进行评估,进行一份由58道题组成的测试,从流体智力(通用能力)、晶体智力(习惯性知识)、加工速度、感知运动能力4个方面及各个小项来进行打分,再确定选手要挑战的项目。

评估结果不仅是对选手的能力测定,还会影响到项目的设定。比如,第一期节目中,从2.25万个魔方色块墙中“找茬”的郑才千,在上节目前已在记忆界小有名气,19岁时便获得过世界脑力锦标赛的最高荣誉“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但经过评估,刘嘉发现他不仅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还同时具有很强的视觉能力,所以才设计了魔方墙的项目。

而曾被鉴定为智力障碍、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16位数的14次开方的选手周玮,在录制前便到了刘嘉所在的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进行了系统化的行为测量和对大脑结构、功能的磁共振扫描,发现在做数学题时,他的大脑内顶沟和上额叶有明显的激活。“这说明他的大脑没有任何损伤,反而运算能力极强。”刘嘉说,如果周玮早些被发现,可能会成为数学家或者密码学专家。

“我们的任务则是把这些人才收集起来,建立一个人才库。”李卫东说。

一个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正以节目组收集到的为样本建立起来。“这个节目的选手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研究超常人的脑子,建立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李卫东说。

《最强大脑》的评审也不含糊,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德西蒙尼。

在2014年2月举行的一场《最强大脑》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部门领导回忆,1995年,主管单位召集了很多科学家,开了一场关于加强科技宣传的研讨会。会上号召科学家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媒体把科学家推到前台,让科学家成为明星,让百姓关注科学。然而,20年来,“好吃又好看”的科学节目却一直没能做出来,直到《最强大脑》出现。

也正因为如此严谨,《最强大脑》才能推出含金量颇高的人机大战,并被科技部门有关领导所关注。

严谨的科学体系带来了不一样的综艺节目,也收获了观众的心。开播几年来,《最强大脑》的视频率一直在综艺节目中排列前茅。

在索福瑞全国52城收视率的榜单中,2017年2月6日-2月12日综艺节目中《最强大脑》排名第九,2月13日-2月19日排名第五,2月20日-2月26日排名第一。而在这三次的前20名榜单中,其他综艺节目多是歌舞、相亲、生活等内容,做科学的只有《最强大脑》一家。

有关领导在3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科技部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等,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估计两会以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人工智能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最强大脑》里的人机大战又会带来哪些更耀眼的比赛?“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天才计算机大师阿·伦凯(Alan Kay)说道。也许在《最强大脑》的比试中,你就能触摸到未来。

以上内容为【在两会上被提到的《最强大脑》,给人工智能带来了什么?|决战人工智能密码】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