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项目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跑”!广州增芯项目封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刚
9月20日上午,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发布暨增芯项目封顶活动在增城开发区增芯产业项目园举行,随着增芯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一座专业的芯片制造厂初具雏形。
增芯项目,全称为增芯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自去年12月增芯项目动工建设至今主体结构封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城在推进该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发挥其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成功引进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并加快促成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建设。
根据规划,增芯项目将建设月加工能力达2万片的12英寸MEMS制造生产线。MEMS是指利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把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制造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统。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智能传感器芯片大有可为。
“智能传感器芯片可以应用在电子产品、智慧交通、互联网大数据传输等方面。”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表示,现在的手机都有应用大量的传感器,例如结合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这两种传感器,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更真实的用户体验、精准的导航系统及其他功能,具体用途包括体感技术、摇一摇(晃动手机实现一些功能)、在GPS没有信号时(如隧道中)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实现惯性导航。
增芯项目占地面积达370亩,分两期建设。2022年12月,包括主厂房在内的一期项目宣布动工,到今年9月20日主体结构封顶,用时仅9个月零6天。随着一期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目前已转入机电安装阶段,计划今年12月开始设备搬入及装机,预计2024年6月通线。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四梁八柱”,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是“四梁”之一。去年3月印发的《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增城主要聚焦智能传感器和芯片制造领域。
与增芯项目相毗邻的是已投产的先进封装项目越海,再往东沿着永宁大道不到3公里处是已经量产的维信诺项目(显示面板模组)。近年来,增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相继布局增芯、越海、广东微技术工研院、中微广州等一批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力强的骨干项目和增城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覆盖集成电路“四梁八柱”中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和平台等关键环节。基于此,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启动建设正当其时。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依托广州东部中心,聚焦MEMS特色工艺核心优势,着力打造为产业生态齐全、集聚效应明显、产业能级高端的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包括增城开发区核心区、仙村园区2个组团,与科教城组团、翟洞组团共同构成以智能传感器制造为核心的“一核两带四组团”泛半导体产业发展格局,为东部中心“3+1+X”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向西联动黄埔,向南联动深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其中,开发区核心区组团为启动区,重点布局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中试、装备、制造、应用等产业功能;仙村组团为拓展区,规划建设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研发、生产、仓储基地,重点布局电子特气、光刻胶等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
按照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将生产制造端、装备制造端、创新平台端、封装测试端、材料供应端、芯片设计端、终端应用端等方面发力,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企业集聚区。其中,生产制造端以增芯项目为龙头,持续导入其他智能传感器生产企业,构建覆盖不同技术方向和产品门类、规模化量产的智能传感器生产制造产业链条。装备制造端依托国内刻蚀设备龙头企业和国内光刻机设备领军企业,打造大湾区高端半导体装备生产基地。封装测试端以越海等项目为龙头,服务园区生产制造企业封测需求,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封测业务。
预计到2025年,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将实现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材料装备-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到2035年,形成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