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芯片在中国封锁后堆积如山,韩媒: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
芯片行业在全球科技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韩国作为芯片制造大国,其芯片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韩国芯片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库存率创下26年新高。
为此不可一世的韩方忍不住惊呼:“我们犯了一个大错!”
韩国芯片业陷入困境,呼吁援助
作为半岛小国,韩国之所以能跻身世界前列,可以说韩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杀手锏——芯片技术。
作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企业更是高度依赖出口,而我国也成为了其最大的收购商。
然而最近咱们出台了一系列对韩国芯片的限制措施,直接打击了其国内的生产行业。
据韩媒报道,今年韩方芯片库存率达到267%,这样高的库存,可以说让韩国众多芯片巨头直挠头。
甚至就连三星和海力士等业界巨头纷纷警告可能面临裁员和关闭工厂。
好家伙,稍微看点经济报的大家都知道,从2000年到2021年,对方对咱们的芯片出口总量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占总出口的比重从3.2%升至39.7%。
而如今,最大的甲方都停止限制了,这直接让其国内的芯片业陷入困境。订单骤减,生产停滞,库存大量积压。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影响韩国经济,也冲击全球芯片供应链。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芯片供给短缺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品涨价和技术发展停滞。
但此时也有观点认为应该扩大与美国和欧洲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业内呼吁政府增加对芯片业的支持与投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针对“芯片挤压落灰的局面,”业内专家预测,调整结构和寻找新的市场需时数年。
事实上,韩国芯片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不仅源自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与全球芯片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有关。受益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需求激增,全球芯片订单在过去两年出现井喷式增长。
当时其芯片企业也加大了产能投入,以占领扩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疫情在各国逐步放开,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有所回落,导致订单的大量减少。更重要的是,我国各地芯片产能也在快速提升,全球芯片供给增加。这使韩国等传统大厂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局。
而除了全球市场因素,韩国芯片业的发展模式也制约了它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往韩国企业更注重销量和市占率的扩张,而非利润率。它们倾向于投入大量资本来构建庞大的产能,获得规模优势。
也就是说,韩国本身就十分依赖市场,但是在当下他们却跟着美国搞事情,而另一方面其快速扩张的产能,根本无法适应当下。
说白了,也就是玩脱了!
就跟大家了解的一样,韩国芯片企业过度依赖于成熟技术的制造和出口,在前沿技术方面与美日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这也限制了其本国企业进军更高价值的芯片领域。
他们要想解决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要进行深刻的战略调整,朝产业升级方向转型。进一步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为电子产品供应芯片。
那么,芯片到底有什能力,能成为各国发展的推动力和阻力呢?
芯片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
芯片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各个方面。
2021年时,由于芯片短缺,苹果公司被迫减产iPhone和其他产品。更可怕的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不是最先进硬盘的短缺,而是像电源管理芯片、收发器和连接设备等成本仅几美分的组件短缺。
这些芯片不仅用于iPhone,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数据中心和家电。但苹果这一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都深受芯片短缺的困扰。在那段时间里,许多厂商不得不缩减产量或推迟新产品发布,这就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除了手机供应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也面临着成熟芯片的短缺。芯片的数量短缺,这直接阻碍了关键设备的交付,影响了患者获得治疗。要知道,CT扫描仪、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都需要芯片来支持复杂的图像处理和信号传输。
而在一些老年化的芯片停产后,制造商无法及时找到替代,不得不支付高昂的现货价格来维持生产。这增加了医院采购成本,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提供。
就连咱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汽车,其制造商的运营也曾因芯片短缺而中断,因为汽车是需要无数个细小芯片支撑运动的。当一两个非关键芯片短缺时,整辆车就无法完成组装。
可以说,芯片就等于一切动力产品的心脏与大脑。没有它,整个物品的运转都将会直接瘫痪。
面对如今局面,虽然我国该行的研究有所进步,但解决芯片短缺问题迫在眉睫。
而许多公司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纷纷采用了“刚好够用”的库存策略。但这也都导致了供应出现哪怕很小的波动就很有可能造成紧张。
事实上,韩国要想提高库存水平也可增强抵御供应波动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示弱去讨好。
更何况,当初是他们主动选择了抱紧老美的大腿,限制了对我国的输出。怎么了,不去求他们的“老大哥”,来道德绑架我们算什么本事?
结语
但现在无论是看韩方,还是放眼世界。芯片供应链都需要加强弹性和冗余能力。
毕竟全球芯片产能高度集中在亚洲几个国家,一旦出现地缘政治事件、自然灾害或疫情封锁,就会对全球芯片供应造成冲击。建立区域化的供应枢纽,分散关键工序的地理风险,是防范供应链中断的重要举措。
更重要的是,各国之间经济和技术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在互利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各国又该如何避免过度依赖于某一个国家或市场,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