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7万亿,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诞生”!规模竟约为2个台积电
多年以后,仰望全球芯片公司市值排行榜,雷军仍会记得那个黄仁勋高喊“小米威武”的晚上。漆黑的讲台上,黄仁勋只有几句话介绍自己的英伟达,便开始了对小米3的助威。
这是黄仁勋最落魄的一段日子,他这时候甚至来上海参加一档投资综艺,在嘉宾席上对着十几年后碌碌无为的投资“专家”们点头哈腰,卑微地宣传者英伟达。如今却因“是否来中国访谈“而成为国民热议的对象。
这场逆袭,不仅可以成为AI领域发展的里程碑,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对象,前进的动力和热情的助燃剂。
如同一颗流星划破天际,英伟达作为这个时代的流星,他必然有其伟大之处。他既然如此耀眼,我们不妨通过黄仁勋在台湾大学的演讲,来看看英伟达的逆袭之路。
直面自己的错误,谦虚地寻求帮助。
黄仁勋讲述了英伟达成立之初面对的重重困难:自身使用的技术一再碰壁,不能与当时的主流兼容。于是,在破产的悬崖边上,黄仁勋团队附和了主流。
诚然,很卑微地要钱,在谷底苟且偷生,很难看很尴尬。但是他在台大演讲上说:“这些行为拯救了英伟达。而这些行为对于像你们这样最聪明、最成功的毕业生来说,是最难的。”
确实,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型知名企业尚且会因低不下高傲的头颅吃大亏,更何况一些不知名企业毁灭在芸芸众生中,只因年轻气盛而不肯向主流与社会低头。
塑造开阔的格局与灵敏的嗅觉,这需要经理痛苦与苦难。
近五年,英伟达生产的CUDA统一计算架构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诸如自动驾驶、元宇宙、chatgpt等技术都离不开英伟达的CUDA统一计算架构。
而十五年前,CUDA诞生之初,是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新东西。当时的计算机产业远远比不上手机产业来得有前景。
CUDA研究成本很高且在当时环境下没有盈利能力,投资者也对这一技术极不放心。而黄仁勋坚信未来是加速计算与深度学习的天下,所以CUDA活了下来,活到了十年后它大放异彩的岁月。
大部分手机厂商挤破头闯入市场,却忽略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而英伟达着眼于未来,相信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孰是孰非,看看两者日渐拉开的市值差距便无需赘言。
截止到2023年5月31日,英伟达的总市值为9345亿美元,这是五天内英伟达股票暴涨的结果,只差临门一脚,便可跻身万亿俱乐部。
同行竞争者AMD总市值为1903亿美元,仅为英伟达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因特尔的1311亿美元甚至只有AMD的六成左右。
英伟达的股票暴涨,可以说,凭空生出了一个AMD。虽然黄仁勋借着财报的优异表现功不可没,但没有十年前花大力气在CUDA上的研究,英伟达也不可能厚积薄发。
中国的企业的投资环境或许不算完美,但是我们也可以拥有有眼界的人,有格局的人,敢想敢做的人,一个可以破局的人。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才
致力于我们的愿景并作出独特的贡献,不忘初心。
3000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富贵不能淫。每一个做到的人都能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功。
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中大奖的人,往往只是羡慕一下便不再关注。而那些人之所以不会再被我们关注,因为他们大多数中奖后便碌碌无为,比平庸的人还平庸。其中缘由正是他们没有做到“富贵不能淫”。
2010年时,手机产业当红,谷歌,苹果等公司都被认为是未来十年最有潜力的公司。英伟达,作为同一领域的竞争者也分了一杯羹,与谷歌达成合作,股价飙升。
但是英伟达停手了。他们放弃了手机市场美好的前景,转投了“0亿美元的计算机市场”。“英伟达的宗旨是,制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脑”黄仁勋在台大的演讲上这样说。
富贵不能使其思想迷惑,是成为君子的重要守则之一。放在今天,就是成功路上的必经考验。
2010年,英伟达如果继续与谷歌合作,今日充其量也只是大企业的小弟,无法万亿市值,更无法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里程碑。
显然,黄仁勋没有忘记初心,富贵不能使之淫。
最后的忠告:跑,别走。
“不论是为了食物而奔跑,或不被他人当做食物而奔跑,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正处在哪一种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奔跑。”这是黄仁勋在台大演讲的最后忠告,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忠告。
中国的企业发展仍有无限的前景与未来。而这些成功的果实需要慧眼来发现。
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做好可以预测的事情,而英伟达做好的是无法预测的事情。这需要创新的能力与过硬的实力。中国的环境可以快速培养过硬的实力,而创新的能力就需要新的年轻人来壮大。
英伟达的逆袭是二者结合的综合素质体现,中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的科技下,希望也能造就这种伟大的企业精神与企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