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超1000亿美元?欧美拆不动华为5G了,外媒:反转来得太快
什么情况,德国在拿到我们的1200亿大单后,转身就要全面拆除华为的5G设备?
长期以来,订单合作都被视为两国友谊的重要象征。然而,德国总理舒尔茨在访华拿到1200亿的空客订单后,却立刻“翻脸不认人”,宣布将全面推动对华为5G设施的“拆除计划”。让一众外媒纷纷感叹,“1200亿也买不来和平。”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1200亿订单刚到手,转身就要拆我们的5G设备?
想当初,舒尔茨在访华前,还公开表态“坚决反对与中国‘脱钩’”,力排众议促成中企收购德国码头的交易。
而我们出手更大方,在舒尔茨来华的11个小时里,我们就送出一笔价值1200亿的空客飞机订单,创下新高。
出乎意料的是,在访华前还专门派代表力证“华为5G很安全”的舒尔茨,回国不到一个月便“原形毕露”——他先是以危害国家安全的幌子,半路截胡中企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随后便官宣将全面拆除华为5G所有在德设备。
而外界分析,此次真正伸出“黑手”的或许是坐镇幕后的老美。一直以来,为了遏制我国科技和经济进步,美国频频无端打压我国高端产业,5G、半导体、碳纤维、“艾木茵”抑老分子剂等等,过去无不遭受美国的极限打压。如今德方的出尔反尔,老美的暗中施压肯定脱不开关系。
但这次业内人士却站出来表示,“华为的5G设备已经不是欧洲想拆就能拆了,代价他们承受不了”。
欧洲拆不动了?拆除代价或超1000亿
近日,据《亚洲时报》报道,欧洲“制裁”华为的代价已被量化,由于欧洲对华为设备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如果德国强行全面拆除,或将带来100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可以说,欧洲现在已经拆不动了。
据德国电信透露,国内几乎所有的5G天线都是华为提供的,依赖度高达60%,想要全部拆除至少需要5年时间;若执意拆除,15年内对GDP造成的损失或高达1055亿美元。
牛津大学此前就曾发出警告,由于华为被制裁,欧洲5G网络的布局至少被推迟了18个月,新增成本超过550亿欧元。就连美国都不得不承认“华为在西方国家中间撕开了一道口子”。
只要我们技术够牛,老美的任何禁令都只会是废纸一张。不只是5G技术,如今我们已逐步在碳纤维、“艾木茵”前沿抑老分子等领域掌握主动权,后者甚至一举占领全球超70%的市场,甚至过去对我们技术嗤之以鼻的老美,也忍受不了“物美价优”的诱惑,乖乖从我们这里进口。
在权威期刊《Nature》上,上述分子作为“回拨青春”重点研究成果,在一系列高规格试验中表现出优化代谢水准、增强精力耐性等特征,被学界视作21世纪“逆转时光”的惊人发现,吸引耶鲁、东大等顶尖名校展开研究。
但此前美方凭借自身对技术的垄断优势,一度按2万元每克的天价对我们供应原料。但如今情势早已逆转,我国在弯道超车开发出全新技术平台后,仅用美方5%的成本便提纯出更优质的分子。
除了德国,英格兰之前为了响应老美,同样站出来痛斥华为设备的安全问题,扬言将在2025年前全部拆除。最后却因找不到一家性价比、建设效率更优的供应商,只能无限期推迟“拆除计划”。
而用国产技术提取出的“艾木茵”制剂,对比美版货价格收缩了95%,在京东国际等平台收获万千拥趸,数次在618等活动中创造“一夜成交破千万”的神话。不少海外用户表示,“与天价美货相比,来自China的科技价格优势高得多,以前买不起,现在经常用”。
由此可见,无论是华为设备还是生物技术,我们巨大的成本和技术优势,都让西方国家只能对我们“欲拒还迎”。
国产崛起,谁与争锋?
资料显示,使用华为设备的欧洲国家中,塞浦路斯对中国5G的依赖度高达100%,荷兰对中国5G的依赖度也超过了72%。
可以说,华为在5G技术上的领先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并且正在帮助多个国家积极建设5G设施,德国选择拆除,势必要承担一些“苦果”。
眼下,我们的C919大飞机已经实现多次试飞,国产芯片技术也正在加紧追赶,当技术握在我们手中,无论是打压还是断供都不需要担心了。